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業內:百貨業引入非常規業態 加速細分市場

2014-12-24 10:10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業內:百貨業引入非常規業態 加速細分市場

  北京最繁華的西單大街,給了商業項目很多機會,西單商場總經理尹阿奇認為,西單商場正朝著百年百貨品牌的方向努力,對於未來的百貨業發展,尹阿奇一直保持樂觀態度。尹阿奇認為,目前的市場環境雖有壓力,但為企業帶來了更多創新動力。零售業需從過去順風順水的環境中進行蛻變,形成差異化的發展脈絡。百貨業會在這次洗牌期中,走上精細化管理的細分之路。

  引入非常規業態

  在千店一面的局面下,價格成為百貨商場最後的殺手锏。尹阿奇説,百貨商場頻繁的打折行為不僅打亂了百貨店與品牌商的活動節奏,也擾亂了正常的價格體系。這是百貨商場自釀的苦果,消費者對於“活動”産生疲勞後,直接結果導致多數品牌的正價商品銷售慘澹。

  百貨業遭遇艱難時刻,財務數據清晰顯示行業走上了下坡路。不僅是政策影響帶來了全行業洗牌,零售業自身也在經受市場洗禮。在尹阿奇看來,百貨店打折換來的良好業績將一去不復返。當消費回歸理性後,折扣帶來的銷售動力逐漸減退。不過,尹阿奇認為,在購物中心與電商面前,市場仍然留給百貨店生存空間。

  親身經歷了西單商場的幾十年成長,尹阿奇表示,2013年確實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銷售增長步調放緩。尹阿奇説,在壓力之下,西單商場開始通過引入非常規業態找尋增長點。 “2013年,華夏典當行加入,讓西單商場成為北京第一家引入典當行的商場。”尹阿奇表示,商場有足夠的條件、面積引入典當行,成立拍賣中心。通過華夏典當行,西單商場可以繼續放大在珠寶品類上一直保有的優勢。

  在典當行進入初期,尹阿奇説,當時有一種聲音認為典當行會對珠寶品牌帶來一定衝擊。但如果典當行對商場強勢板塊構成威脅,説明珠寶品牌在價格方面出現虛高。“典當行與拍賣結合,最終的珠寶交易價格一般比較合理。這也促進了商場一層原有珠寶品牌價格回歸理性,價格更加實惠。”在尹阿奇看來,結合自身特點引入一些新型業態不僅能讓商場特色更鮮明,也對整個行業發展有一定帶動和規範效應。

  把握細分市場

  儘管在跟進市場步伐上,西單商場一直保持矯健身姿,但卻不得不面對物業條件老化的現實。很多聲音認為,步入老齡的西單商場除了推倒重來,未來的機會十分有限。但在尹阿奇看來,只要圍繞消費者需求提供商品與服務,擁有屬於自己的強勢經營板塊與品類,會一直有生存的空間與機會。

  過去,西單商場由於定位把握的不準確走了彎路,但回首過往的經驗看,百貨店要回歸零售本質,服務好目標客群。對於西單商場來説,羊絨、珠寶、鐘錶與體育是強勢經營品類。一方面,商場已培育出大量忠誠消費者,需要不斷通過活動與品類的優化吸引更多年輕客群關注;另一方面,品牌商非常認可商場經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在與電商的比拼中,受到各項成本壓制,百貨店不能在價格上更勝一籌,但尹阿奇認為,體驗與獨家商品合作是虛擬平臺的電商無法企及的部分。從硬體環境來看,業態豐富的購物中心更加多元化,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社交化平臺,這是購物中心抗衡電商最有利的部分,但對百貨店來説,卻難以突破物業條件的束縛,讓經營業態走向多元化。

  尹阿奇表示,百貨店最初屬性是售賣商品,儘管大多百貨店不參與商品管理,但在品牌管理上的經驗始終領先於購物中心對品牌的熟悉程度。

  奪回話語權

  作為經驗豐富的百貨店經營者,尹阿奇親歷了百貨自營、聯營再度探索回歸自營的起伏階段。談到如今的百貨業,在尹阿奇眼中,傳統百貨已跳出商品買賣的經營模式,不再是面積均分、商品大而全的百貨模式。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百貨的經營品類不再只圍繞高扣點、高利潤品牌進行招商,轉向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精心挑選經營貨品。

  嚴峻的市場走勢引發了百貨業革命,在北京市場近兩年僅有一家單體百貨入市。尹阿奇也感到百貨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線上消費趨勢讓眾多百貨品牌選擇跟隨全渠道的熱潮。這一次,尹阿奇並沒有著急跟風。

  早在2000年,北京最老百貨西單商場就上線了igo5電商平臺,踏上新旅程。對於這次創新,尹阿奇表示,如果igo5當時以平臺化的思維運作也許就能搶佔到市場先機。不過,現在顯然已錯過了最好時機。尹阿奇認為,傳統零售企業做全渠道目前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企業不掌握獨家資源,在供應商面前不能奪回價格話語權,無論是何種渠道、何種模式的變革都會力不從心。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