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金九銀十推貨高峰期將至 8月開發商提前出貨

2014-08-15 13:13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樓市的“金九銀十”時節又將來臨,清遠眾多開發商已經行動起來,蓄勢待發,預計二三十個樓盤將有數千套貨量將上市。雖然有眾多城市限購逐漸放松利好,但在經濟形勢下行、限貸、銀根緊縮、供大于求等背景下,開發商對銷售並不抱太樂觀的態度。

  1

  8月提前出貨搶客

  據不完全統計,市區超過10個項目計劃在8月中下旬推貨,時代傾城、五洲世紀城、東方天城、豪美湖景灣、敏捷東城水岸、維港半島、雲山詩意等市中心有近10個大盤計劃將在8月底將新貨提前入市,再加上金世紀豪園、世紀廣場、金碧大廈等,保守新增商品住宅供應量將超過2000套。據悉,該月新增供應產品主要為剛需戶型,主要集中在140平方米以下。

  按照以往,8月通常鮮有新品入市,不過業界分析認為,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許多開發商改變推貨策略,提前籌備搶客大戰。

  “相對于以往,現在開發商營銷相對直接,因為客源就這麼多,在售樓盤會縮短誠意登記時間,直接開售,讓一些買家沒有貨比三家的機會。”東城一大盤銷售經理告訴記者,現在最重要的是就是搶客源,成交是第一位。

  或許正是基于這個因素,許多樓盤雖然建設進度趕不及在“十一”前開盤,但也紛紛提前收籌、攔截客源。接下來的9月,或許還有更多樓盤推貨,如天湖酈都、廣盈美苑、名德幸福里、中倫海岸、勝利雅苑、新中美帝景灣、東城保利項目等10多個盤,手握數千套貨源,以活動營銷、事件營銷、誠意登記等形式蓄客,為此後開盤銷售儲備充足客源。

  2

  限購松綁房價是否會漲

  據媒體報道,60多個限購城市目前有12個已經松綁限購政策。限購松綁,給了一些開發商一定信心:政策開始松動。

  然而分析認為,清遠本就不屬于限購城市,其次影響清遠樓市的關鍵因素是限貸,只要限貸不放松,一些剛需和投資需求很難釋放。不過,對于許多消費者來說,價格是否會漲仍然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在6月和7月,一些知名開發商大規模降價給市場傳遞出一種訊息:讓買家覺得原來還有降價的空間,從而導致市場的觀望情況更濃。如果買賣雙方仍舊僵持,急需回收資金的開發商肯定會啟動下一輪大規模的讓利促銷,但本地開發商很難通過低于成本的價格去參與這場價格戰。”東城一大盤銷售經理認為,年前已經消化了大量早期低價拿地的樓盤,下半年至明年將推出的項目多為2009年以後高價拿到的地塊項目,這些項目地價相對高,在現有房價情況下,再降價就會虧本。

  不過,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知名開發商旗下大盤降價:今年7月5日,敏捷·東城水岸新品開盤,不到4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均價震撼清遠樓市,更給周邊樓盤出了一道難題。目前東城是清遠市中心城區樓盤最為集中的地方,方圓數公里匯聚了10多個樓盤,樓盤與樓盤之間往往只有一路之隔,而且大盤多,其中建築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的在售樓盤6個。在此背景下,如此貼身搏鬥,競爭極其激烈。

  “一些大品牌開發商依然可以從生產流程中節約開發成本,保障出貨量,可能有一定降價空間,但只是個案。”上述銷售經理認為。

  據清遠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數據顯示,上半年商品房成交均價5100元/平方米左右,同比並沒有下降,但也沒有漲。分析認為,清遠整體房價趨于理性,房價下降的空間已經不大。

  3

  東城競爭激烈

  目前,東城在售樓盤有天湖酈都、新時代嘉園、敏捷東城水岸、時代傾城、東城禦峰、金碧灣花園、凱景中央首座、東方明珠、禦景東方、和富東成、黃金海岸、時代美居、清遠奧園等,其中金碧灣花園更是超過50萬平方米的大型社區。所有在售樓盤可售貨量加起來預計超過5000套。

  另有廣盈美苑、新中美帝景灣、東瀚清城、喜洋洋、百萬大盤保利地產項目等或將陸續推出。預計今年接下來有2000套以上的新貨推出。

  由于東城屬于新開發區域,這些盤大多在東城新區二期開發片區,各個樓盤往往只有一路之隔,因此競爭尤其激烈。

  此外,新城西片區競爭比較激烈,一是沿著廣清大道至峽江西路段,聚集有現代城、雲山詩意、萬豪水晶灣、世紀廣場、海倫春天等。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在售和即將推出的新品加起來將超過2000套。(陳步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