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評論:財政補貼購房是在“亂摸市場”

2014-08-08 09:4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繼成都市財政廳于8月2日宣布對符合條件購房者按貸款金額的3%給予財政補助之後,8月5日,包頭市也宣布在即將舉行的房交會期間,對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分別給予所納契稅50%到100%的財政補貼。

  地方政府用這種財政鼓勵政策來刺激當地房地產市場活躍的用心是十分明顯的。回顧以往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畸形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錯誤將房地產作為拉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這種財政支持不僅針對剛性需求,甚至延伸到了投資投機性購房。如今回過頭來看,它的危害性是一目了然的,地方政府和開發商、投資投機力量瓜分了市場成長的巨大紅利,唯有剛性需求因為房價的長期上漲而被排擠在購房隊伍之外。

  在最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中,雖然有很多城市實施了限購政策,嚴格地說它也是一種行政幹預市場手段,但為了將投資投機力量抑制下去,這種政策有其合理性。而在今天,當房地產市場開始出現拐點的時候,取消這種限購政策也就順理成章,它可以保證房地產市場更好地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發展,這也正是調控應該達到的目標。

  但是,現在來看,很多地方政府取消限購,並不是為了放權于市場,而是為了刺激市場,它同當年推出限購政策一樣,依然是行政力量對市場的一種幹預。而當這種幹預的刺激力度不夠的時候,推出面向購房者的財政補貼也就成了不二的選擇,它的真正意圖是在呼喚通過本輪調控被遏制的投資投機力量回歸市場,而一旦這個目的達到了,那麼,幾年來通過艱苦的調控好不容易達到的效果也就將再度受到損害。

  最近一年多來,中央政府反復要求“砍斷亂摸市場的手”。行政之手“亂摸市場”,房地產市場可以說是一個“重災區”。房地產調控已經使市場的生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觀,現在的拐點來之不易。地方政府應該嚴守市場邊界,不能再像前幾年那樣,以市場幹預手段來維持市場的虛假繁榮。□周俊生(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