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評論:換取樓市成交回升 還靠擠幹樓價虛高水分

2014-08-08 09:47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在7月份廣州一手住宅成交量創新低後,就有大型中介代理公司的專家公開出來呼吁,稱廣州應引領一線城市,在樓市調控上去行政化,取消限購,以換取樓市成交的恢復。是否應該取消限購確實值得探討,但打出的名義是為了換取樓市成交的恢復就比較搞笑了。誰說樓市成交一定要超過44萬平方米的(今年1~6月廣州市轄十區平均月度住宅成交量),誰說超過60萬平方米就是“好”的成交,而低于“60萬平方米”就是“壞”呢?既然沒有強制的行政化指標考核成交量,那麼近半年的成交量難道不正是市場真實情況的反映?

  仔細研究近幾個月的具體成交情況不難發現,雖說成交量減少,但真正降價銷售的樓盤還是賣得很好,蘿崗、番禺的“剛需”盤只要肯降價就不愁成交。連亞運城、雅居樂劍橋郡這種大戶型非“剛需”產品,只要肯降價,成交一樣劈里啪啦就上來。這難道不足以說明,有購房資格的人其實仍然很多,只是樓價還沒降到能夠讓買家夠得著的水平,樓價虛高的水分還沒被充分擠出。就好比一塊濕了的抹布正在擠水,這水沒擠幹,就有人呼吁要把布重新放進水桶里泡泡,那永遠也無法知道這塊布幹了以後的樣子和重量是多少。

  再退一步說,樓市的成交量難道真的只有44萬平方米麼?那些公寓產品的成交量怎麼沒人計算呢?其實在限購之後,很多投資客就沒有額外名額再買到住宅類型的產品,于是把資金投入到商業公寓型產品中。同時很多外地買家也因為“穗六條”的限制,轉而去購買不限購的商業公寓產品。也就是說,這些購買力仍然存在,只是轉向了不同類型的樓市產品,但不能因為計算的時候只按“住宅”性質來統計,就可以無視這部分的購買力。

  其實,這些專家的呼吁也有很合理的一面,比如呼吁放開對非戶籍人口(即新廣州人)的購房限制,再比如可以考慮降低二套房首付的門檻。本來幫新廣州人吶喊取消苛刻的購房限制是很得人心的,但各位專家卻因為利益問題,自然而然就把呼吁點放在了“換取樓市成交恢復”上面,這顯然不是一招好棋。(陳白帆)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