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支招:用公積金解決二套房尾款及裝修費

2014-06-25 10:21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個案資料

  本人44歲,姓王,夫人40歲,在一國有貿易公司工作,年收入20萬左右,妻子在一國有大型公司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稅後每月收入12000元,比較固定,無其他收入來源。

  個人現有150平米住房一套,全款付清,目前市值650萬左右。2009年購入20多萬轎車一輛,平時夫人上下班代步,本人有公司配車一輛。目前另購買單位內部集資房一套,140平,無大産權,已付款70萬,尚余40萬未支付。

  家庭現有存款100萬現金,另有市值80萬股票,暫時不想出手。銀行理財産品10萬元。家庭每月支出約7000元。孩子七歲,上小學。家中老人不一起居住,經濟條件較好,無需承擔醫療和贍養費用。

  ■ 財務狀況分析

  王先生一家人年度總收入34.4萬元,家庭日常總支出一年8.4萬元,每年都會有26萬結余。目前還有包括現金、股票、保險、理財等存款共215萬元。夫妻二人工作穩定,有一房一車都無貸款,有一個孩子,無老人一起居住,不需要承擔醫療和贍養費用,屬於整體經濟條件較好成長期家庭。

  如果考慮交清第二套住房房款及再添置一輛車,那麼資金如何支付來滿足這兩個計劃就需要合理的規劃。另外孩子將來也面臨出國留學的問題,前期的資金儲備就顯得至關重要。

  理財目標:近期考慮交清集資房購房款及裝修費,預計支出80萬。是用存款來支付還是其他更好的方法?

  不宜全款付清購房尾款

  王先生第二套房子還有剩餘房款未付清,再加上房子的裝修費用預計80萬元。這筆資金如果一次性付清對王先生目前的經濟情況來説不是不可以,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且王先生已投入的股票不想出手,理財和保險又不容易變現,還考慮孩子出國留學的問題,如果一次把80萬都付清對家庭的整體資産規劃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王先生的第一套房子是全款付清的,夫妻二人工作穩定,可以考慮用公積金貸款解決剩餘房款問題,雖然是二套房首付比例較高,但是王先生二套房已經付了70萬,而且公積金貸款利率相對較低,剩下的資金可以選擇合理配置理財産品,這樣剩下的資金既能賺取理財和貸款差額的收益,又可以保證隨時應對家庭臨時所需的資金。

  理財目標:短期計劃再購買一部價值約30萬SUV。長期主要考慮孩子的教育支出,包括大學在國外留學費用。

  購車建議信用卡分期

  購進第二輛轎車是可以提高王先生一家的生活品質的,不過一部價值30萬的SUV要用掉夫妻二人將近一年的收入結余,全款購車會佔用一部分現有資金。

  建議考慮信用卡分期購車,一般首付30%(約9萬元),選擇3年期車貸期限時間適中利率也不高,這種購車方式對王先生家庭基本不會造成經濟壓力。

  對孩子教育支出的考慮,則是一個成長期的家庭最重要的,所以最好能夠做到專款專用。留學國家不同,費用也有差別。按照美國大學4年計算,每年大致需要20萬元,王先生孩子距離上大學還有將近10年左右時間,建議考慮購買分三年或者五年繳款,存期10年分紅型保險。資金分散存入,一次性取出,資金保本前提下還可以有效抵禦通貨膨脹,專款專用。

  理財目標:請幫助完善家庭理財計劃。

  100萬流動性配置過高

  100萬的現金對王先生家庭來説,流動性資金比例配置得有些過高了。王先生夫妻工作穩定,無老人贍養問題,家庭應急金建議配置總資産的10%(約20萬)就可以。建議考慮購買靈活性較強的銀行理財産品,一般交易時間內贖回就可以到賬,利率3%左右,保證隨時可以靈活支配。剩下資金建議購買中期銀行理財産品,一般利率在5%-6%之間,這類屬於穩健型投資産品,可以有效稀釋掉因股票市場下跌導致資金虧損的風險。

  處於經濟條件較好的成長期家庭,夫妻是這個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一旦意外發生,孩子未來的生活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為了有效轉移風險發生帶來的損失,建議王先生和妻子選擇分別為自己購買重疾險。保額至少要覆蓋孩子4年留學費用,夫妻各保額30萬,保障到75歲,王先生每年存2.9萬元,妻子每年存2.5萬元,分10年存入。期間享受保費豁免,只要得了重病或者意外發生,未存入的錢可以全部豁免,不會給孩子在經濟上帶來負擔。如果沒有發生風險,這筆錢還會返還給夫妻二人作為養老資金,一舉多得。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