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杭州西湖景區關停30家高檔會所 將依産權決定去向

2014-01-21 08:5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2002年10月成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5A級風景區之後,杭州西湖景區再次引來一片“點讚”之聲。

  1月16日,杭州市政府整頓“會所歪風”,陸續關停了西湖景區的一批高檔會所。昨日(1月20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以下簡稱西湖管委會)副書記、副主任張鴻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期已經確定要關停的高檔會所總共有30家。

  此次杭州關停西湖景區高檔會所之舉,除劍指腐敗外,也被視為進一步讓風景資源回歸普通大眾。記者注意到,2012年有媒體在西湖景區首個“免費十年”總結中提到,整個杭州旅遊收入不降反升,且免費西湖成為風景資源回歸大眾的典範。

  關停30家會所/

  據新華社消息,1月16日杭州關停了西湖會、蓮莊、聽濤居、抱青會館、柳鶯玖號5家位於西湖景區的會所,17日又關停了吳山會館等10家會所。另據浙江日報微博消息,昨日,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公佈,有8家景區內高檔經營場所從即日起關停整頓。其餘景區所有名人故居和文化遺址內的高檔經營場所,也將於近幾日相繼關停。

  這些以餐飲為主的會所,多由當地企業家或名人出資建造或租賃,其共同特點是消費價格驚人,以至於讓普通遊客和市民望而卻步。如此前已經關停的“江南會”,被稱為杭州最高檔、最低調的私人會所,會員年費20萬元,還要經過嚴格審核;“胡府家宴”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雪岩故居百獅堂內,只提供小量定制餐飲服務;位於杭州吳山景區管委會辦公駐地的 “吳山會館”,2008年曾被媒體報道稱,最貴的套房價格為2980元。

  張鴻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次查處關停會所依照兩條標準,一是看公共資源是否被少數人利用,二是這些場所是否存在 “四風”提到的高檔消費等不正之風。

  此前有西湖管委會負責人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表示,西湖景區經營的1760家旅遊配套服務企業中,消費定位較高的有38家,1月25日之前將全部關停或整改。而張鴻斌明確向記者表示,現在已經確定要關掉的是30家。

  免費西湖的“生意經”/

  此次關停景區內的會所,也被視為再次讓西湖風景資源回歸大眾的舉措。

  早在2002年10月,杭州決定西湖景區免費開放,在門票經濟風行的當時引來軒然風波。根據杭州媒體的報道,當時西湖僅景點門票收入一項就超過2000萬元/年,像太子灣公園,門票收入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長,免費前門票年收入已經快到250萬元/年。

  當時官方曾做過估算,西湖免費10年,將減少門票收入2億元。但西湖非但不會虧損,反而賺得更多。根據“241”演算法,只要每個遊客在杭州多停留24小時,杭州市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

  從西湖景區免費政策實行效果來看,10年前的做法無疑是富有遠見的。2011年杭州市旅遊總收入達到1191億元。當時的西湖管委會黨委書記王水法算過一筆賬,“免費西湖”的品牌,降低了旅遊成本,使更多人願意來杭州。遊客增加和逗留時間延長,使杭州市餐飲、旅館、零售、交通等服務行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為杭州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經濟效益,從而促進城市的整體經濟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曾對 “免費西湖”評價稱:沒有圍墻、不收門票的完整西湖,將自己的每一寸綠地和每一處景觀,都奉獻給了廣大遊客,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方面均實現了 “不設門票的和諧發展”。

  關於西湖景區的會所,西湖管委會負責人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有三類地方,絕對不允許高檔消費場所的存在:一是商業範圍內,即公園景點內;二是名人故居、歷史建築內;三是文化遺址範圍內。但面向大眾的低端消費場所是允許的。

  張鴻斌表示,餐飲場所應該是大眾走得進去、消費得起,而且沒有最低消費的場所。而現在被列出的會所,消費比較高,跟大眾消費不符合。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規劃係教授周復多告訴記者,對免費開放的西湖而言,不會因為多了幾家會所,收入就會提高;也不會因為一些會所被關掉,收入就會減少。把歷史文保建築騰退出來,不但更有經濟意義,而且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至於這些關停後會所所在建築未來的去向,張鴻斌表示,因為西湖景區建築的産權比較複雜,接下來將根據不同的類別和性質,重點研究,明確後對外統一發佈。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