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房産超市亮相煙臺 業內不感冒拿尾盤“試水”

2013-08-08 09:12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買新房去售樓處,買二手房找仲介,這是當下普通老百姓置業最主要的兩種渠道。近來,煙臺房地産市場上又出現了一種一站式購房商城,“讓老百姓買房如逛超市。”不過,對於這一新穎的模式,許多開發商並不感冒。業內人士認為,改變不了購房者的消費習慣很難運作下去。

  計劃>>

  讓買房如逛超市

  不必再東奔西跑

  這個購房商場叫“萬房城”,位於芝罘區幸福片區,是由帷德行(香港)控股打造的。它是怎麼運作的?萬房城策劃經理孫長江説,要讓老百姓買房如逛超市,也就是説,把許多項目的售樓處“搬進”萬房城,老百姓可以在這裡集中挑選。

  據介紹,項目售樓處“搬進”萬房城、開發商交上租金後,萬房城的銷售顧問會負責給開發商賣房子。除了租金,佣金裏還包括房子成交後的提成。“合算下來,肯定比代理公司便宜。”

  孫長江説,他們計劃把煙臺的海景、別墅、高層、公寓、寫字樓以及商業綜合體等産品都吸引到萬房城來。煙臺的樓盤集合在一起,購房者就能一站瀏覽全城的房子,不必再東奔西跑。

  萬房城規劃上下5層,預計可容納70多個房地産産品展位,即將開業。

  現實>>

  開發商多在觀望

  有的拿尾盤“試水”

  理想很豐滿,而現實總是很骨感。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一站式購房商城在煙臺並未受到太多開發商的青睞。

  在萬房城,記者看到,已經有多個樓盤售樓處入駐,涉及牟平區、高新區、開發區等,正在裝修。孫長江介紹,目前已有20多個項目入駐。

  不過,話語間孫長江也透露出一些擔憂:開發商多數還在觀望,而且商城裏的定價與售樓處一樣,這樣很難吸引消費者。目前是想通過“在萬房城購房贏置業大獎”的方式來吸引客戶。

  為了讓開發商能夠接受萬房城,第一年商城還免租金。但儘管這樣,記者現場看到,有的開發商也僅願拿出尾盤來“試水”。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説,説實話這種新穎的模式他們還是不太相信,畢竟讓消費者接受這種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房子放在售樓處也賣不出去,趁著未來萬房城開業的熱乎勁兒,可能還會碰到客戶。

  業內觀點>>

  缺少現場體驗環節

  前途不是很樂觀

  對於萬房城,業內人士無不覺得,這是一種新穎的銷售模式,但能不能成功很難説,就看商城能不能堅持運作下去,給購房者帶來實惠,改變購房者去售樓處買房的習慣。

  煙臺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説,一站式購房商城模式很新穎,類似于房展會的形式,將市場上的主流樓盤售樓處匯集到一處,並安排專業人員銷售。對市場雙方而言都是好事,一方面為開發商提供了一種新的銷售途徑,另一方面讓購房者一站式解決看房、購房的問題。

  但該人士同樣指出,這種模式畢竟脫離了客觀實體,對購房者的消費習慣是一個挑戰。“買房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區位、社區景觀、道路交通、周邊配套,這些都在考慮範圍內。這些因素,只有購房者現場體驗,才能直觀感受。這種消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如果萬房城改變不了舊的消費習慣、培養不了新的習慣,是很難運作下去的。

  此外,煙臺六區分佈比較分散,客戶需求並不集中,許多人更願意就近選房買房——除非萬房城能給出特殊的優惠,比如,低價銷售,或者提供一種全新、全套的客戶服務體系。

  濱州: 商品房展示中心運作得不咋地

  相關連結

  據了解,2011年10月,濱州市打造並啟用了商品房展示服務中心,匯集濱州市各大樓盤于一體。作為政府全力打造的一個平臺,既運用現代化的資訊技術,整合房管部門的資訊資源,為購房者提供全面、權威、實時的房地産資訊平臺,同時為開發企業提供展示企業形象、推介上市樓盤、發佈房源資訊的平臺。

  建成之初,商品房交易展示大廳也算熱鬧,但後來,因為地理位置離市區較遠,再加上市民對商品房交易展示大廳了解甚少,慢慢地,很少有人去看房子。相應地,許多剛開始入駐的樓盤也只剩下沙盤留在大廳裏,卻沒有了工作人員。

  許多市民説,商品房交易展示大廳確實方便,能讓他們集中看很許多樓盤並進行比較,但市民更願意到售樓處去看看房子的具體位置、小區周邊環境等,商品房交易展示大廳如今變得冷清,和購房者消費習慣的難改變有很大關係。“可以説這個商品房展示大廳已倒閉。”  本報記者 李園園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