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 正文

中國經濟增速走出下行區間 結構調整現優化跡象

2013-02-24 15:2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統計局最新出爐的2012年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519322億元,增速雖比2011年有所回落,但仍明顯快於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並且終結了七個季度增速連續回落的格局。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經濟回升的腳步雖然緩慢,但一些領域正逐漸顯露出積極向好的態勢,在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依然黯淡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所呈現出的一些新變化、新亮點,備受外界關注。

  經濟增速走出下行區間

  春節過後,山東一家勞務仲介開出了招工條件:凡初五至初七介紹一名員工進廠的,報銷路費200元,獎勵300元現金。

  這樣的招工並非個案。七天長假剛過,不少公司即以優厚的用工待遇打響了2013年招工爭奪戰的第一槍。對於這一現象,業內分析認為,與往年相比,今年節後用工市場的勞動力爭奪十分激烈,這傳遞出企業訂單好轉、信心增強的信號。

  就業市場上的微觀感受與當前中國經濟的宏觀大勢正相契合。新近出爐的進口、信貸以及PMI等前瞻性經濟數據表明:在經歷了兩年的增速下滑後,中國經濟正在走出下行區間,回升態勢已經確立。

  海關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均超過25%,其中,剔除春節因素後,進口增速達到了8.1%。進口的強勁增長被經濟學家解讀為企業新一輪補庫存的開始。“這反映出國內投資需求和建設活動的復蘇,顯示出企業對未來施工旺季的積極預期。”瑞銀證券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作為經濟又一先行指標的貸款和貨幣增速也于近期有明顯改觀:1月份全國新增貸款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期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幅也大幅反彈至15%以上。前者創出3年來新高,後者創出25個月新高,表明企業經營活躍度明顯轉好。

  作為經濟活力的風向標,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四個月保持在50%的榮枯分界線以上。其中,1月份新訂單指數上升0.4個百分點達51.6%,站至半年來最高點,中國經濟已實現平穩開局。

  “2012年是世界金融危機進入到第五個年頭,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下,我國實現了國民經濟運作緩中企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的總格局,扭轉了經濟增速連續七個季度下行的局面,實屬不易。目前中國經濟正在終結連續兩年增速下行的格局,並正在開啟新的增長週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判斷。

  結構調整出現優化跡象

  一方面是告別連續兩年增速下行格局,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也出現了優化跡象,增長品質初步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

  首先是二、三産業間比例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報顯示,去年我國第二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45.3%,第三産業增加值比重為44.6%。二者相差0.7個百分點,較2011年大幅收窄了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有望於今年取代第二産業,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其次是國際收支失衡狀況的改善。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報告稱,截至去年底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值降至2.6%,該數據創出八年來最低水準。此前,在2005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佔GDP比重一舉躍過4%標準線,達5.9%,並在2007年一度升至10%以上。

  “國際上將4%以內視為國際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標。我國這一比值的不斷回落,表明我國對外失衡的狀況正在改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斌認為。

  另外,從內外需推動看,中國經濟越來越依靠內需實現增長,消費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從出口拉動轉為消費推動,這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結構改善的一大積極變化。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消費實際增速為12%,比2011年多出0.4個百分點,消費成為三駕馬車中唯一加速的動力。“去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1.8%,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此外數據還顯示,去年我國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同比增速實現了高於東部地區的增長。對此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認為,中西部和東北部經濟增速全面超過東部地區,這是我國區域發展進程中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變化,標誌著長期以來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儘管我國經濟結構性失衡問題仍然存在,但最近一段時期結構的優化調整已經有所顯現,改善跡象明顯。”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認為。

  經濟改革步入新週期

  “營改增”試點繼續擴大、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步伐、房産稅試點範圍擴容、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向前推進……一系列經濟領域的改革舉措接踵而至,中國經濟正在步入新一輪改革週期。

  “目前看新一屆領導集體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特別是關於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十分堅定,這將推動中國經濟迎來改革的新一輪週期。”連平説。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自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大致經歷了1979-1990年、1991-2001年以及2002-2011年三個增長週期。這三輪增長週期都是由改革驅動完成的。當前在舊的改革紅利逐步消失之時,開啟新改革成為時代的呼聲。

  “當前我國正面臨經濟增長動力切換的重要關口,必須從原來粗放型的依賴投資驅動轉向未來的依靠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方面,若實現這種轉換,唯有依靠改革。”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為進一步深化改革作出動員。而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以及今年召開的三中全會,更是吸引著國內外目光,2013年註定將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破冰前行的關鍵一年。

  “期待新一屆政府能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為中華民族再次釋放出新的‘改革紅利’,為中國經濟開啟新的發展週期。”連平説。(王宇、王希、王敏) 

[責任編輯: 劉承思]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