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 正文

多措並舉 走出A股暴漲暴跌“怪圈”

2013-02-23 1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於房地産調控政策加碼和週邊市場重挫,從而誘發近日A股暴跌。市場人士認為,A股市場在大幅反彈兩個多月後再次進入“猶豫期”。縱觀A股近年來軌跡可發現,2009年之後的多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對股市的影響效果不一,其中2010年9月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後市場還曾觸底大幅反彈。

  股指在持續兩個月上漲之後,出現一定調整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短短4個交易日裏出現百點深幅下挫,不僅大大超出市場各方的預期和投資者的心理承受力,也讓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遭到了威脅。國內股市在出現暴漲暴跌“蹦極”現象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管理層都應該深思。

  上市公司品質是市場的基石,只有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才能吸引投資者的熱情,也只有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才能促進股市的繁榮,保障股市健康平穩發展。儘管中國經濟連年持續穩定增長,但國內A股仍難以擺脫大起大落的“怪圈”。上市公司缺少回報股東的意識、股市政策依賴性較強等兩大痼疾,是造成我國股市大起大落的主因。一方面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注重分紅,缺少回報股東意識,造成上市公司不能為投資者的利益多作考慮,而投資者不得不追逐短期利益,這種短期投資行為也導致了市場的驟跌急升。另一方面,長期以來,國內A股對政策依賴性較強,有著所謂的股市“政策市”之稱。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錯綜複雜局面。有研究表明,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市場的平均情形顯示,股市出現波動有60%-70%來自基本面(經濟增長、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治理等),其餘的30%-40%來自市場心理。越是不發達的金融市場,由於投資者的不成熟,心理因素對市場的干擾作用就越大。在成熟的市場,股市波動相對比較溫和。

  因此,監管層應該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培育健康規範的市場,使投資者在有規可循的市場中以比較理性的方式參與。實現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要讓股市的運作符合市場規律,少一點政策干預,多一點市場化進程。對於投資者來説,應擺脫“政策市”的思維,學會發現股票的價值,樹立長期投資意識,減少投機心理,在股市出現震蕩時能夠保持較為冷靜的思考和選擇;對於上市公司來説,更要學會為股東著想,通過分紅鞏固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心。這既有利企業長遠發展,也能促進股市的平穩健康。要讓股市走向平穩健康發展,在加快市場化步伐和加強監管的同時,更需要政府、上市公司、投資者三方共同努力。

  鋻於股市對經濟全局的影響較大,應建立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避免股市大起大落至關重要。對管理層而言,“充分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多變性,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是一段充滿深刻哲理和辯證法的論述,對於其調控股市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只有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健全市場基礎制度,上市公司提高品質、規範行為,投資者在一個透明、規範的市場中逐漸走向成熟,中國股市實現平穩發展才可以期待。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