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滾圖  > 正文

社科院專家:中國工業經濟步入新常態

2014-10-17 16:5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1—201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工業增長構成以重工業高速增長為主導。2011年,工業增長速度開始回落,2011、2012、2013年分別為10.4%、7.7%、7.6%。我國工業從10%以上的高速增長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長,不是經濟週期波動的暫時現象,而是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種緣于市場需求規模、結構和增速變化的新常態。

  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後期。2000年以來,我國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擴張,成為拉動重化工業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例如,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2000年的1.63萬公里增長到2012年的9.62萬公里,年均增長15.9%。而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已進入後期,建設重點轉向車流量較少的偏線和冷線;港口吞吐能力已經出現過剩;機場建設重點轉向二、三線城市的支線機場。

  城市空間擴張規模變化。2000—2012年的12年間,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約2.3萬平方公里,超過1949—200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的總和。由於受到土地供給瓶頸的約束,未來我國城市面積擴張不可能繼續保持這樣的規模和速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重化工業産品需求的增長將趨緩。

  汽車進入家庭增速的變化。2000—2010年,我國轎車進入家庭出現了井噴式的高速增長,年銷量由60萬輛上升到960萬輛,年均增長31.76%。而2011—2013年平均每年僅增長7.8%。2013年城鎮每百戶家庭轎車擁有量全國平均約為24輛,遠低於發達國家,仍然有廣闊增長空間。問題在於廣大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受收入水準的制約,汽車進入家庭將是一個長期和漸進的過程,井噴式增長難以重現。

  收入差距擴大對消費需求增長的制約。我國每人平均佔有工業産品的數量仍顯著低於發達國家,工業生産能力還有擴張空間,目前工業生産的過剩是相對過剩。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導致農民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約消費品市場增長的突出矛盾。居民收入差距擴大,高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低收入群體有效需求不足,也制約著消費需求增長。

  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壓縮了其他産業的市場空間。2004年以來,城市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加重了以居住為目的購房者的經濟壓力,削弱了對其他消費品的購買力,壓縮了其他産業的市場空間,阻礙了國民經濟産業體系的協調發展。

  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和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對我國工業品出口形成制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貨物貿易從2001—2007年年均增長14.1%回落到2008—2011年的3.8%。發達國家為應對國內經濟危機採取“再工業化”等措施,國際資本流動放緩甚至回流,國際産業轉移放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對外出口增速回落不可避免。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工業發展的條件已經發生變化,工業增長速度回落是客觀趨勢。當然,我國每人平均GDP只有7000美元左右,工業化和城鎮化任務尚未完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市場需求還有廣闊空間,保持7%—8%的中高速增長是可能的。在工業增長速度回落的情況下,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加強經營管理、擴大開放以及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促進工業持續、穩定、協調和高效益增長。(呂 政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