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看經濟③
科技創新、業態創新、市場模式創新……今年以來,面對市場低潮,不少珠三角企業各顯神通,以創新為“利器”,不但使企業逆風飛揚實現高增長,更為企業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支撐。
模式創新企業轉型促增長
從市場中敏銳挖掘到需求,迅速調整、創新商業模式,珠三角不少企業即使在市場低潮期也能逆勢增長。
今年上半年,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又交了一份漂亮“成績單”: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將突破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10%。“我們逆風飛揚,在於有獨特的創新模式,用一句話概括即‘業態創新促轉型,科技服務惠民生’。”金域檢驗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梁耀銘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金域檢驗捕捉到各級醫療機構對檢驗服務外包的市場需求這一商機,確定從檢驗産品貿易轉型為以醫學檢驗服務為主營業務,把公立醫院中處於相對邊緣地位的檢驗服務優化,開創和引領了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這一新興行業。
廣東林安物流集團創新商業模式也是個很好的範本。在廣東林安物流園資訊交易大廳裏,每天都有3萬多人在此進行現場交易。該集團發展電子商務和物聯網,在全國率先創立物流交易所、打造公路物流價格指數、推出誠信首賠制度,每年整合約1萬家物流企業及100萬輛貨車,為20多萬廠家、商家提供物流服務,加快運轉效率和減少空載現象,每輛貨車待貨時間從平均72小時降到12小時,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技術創新搶佔發展高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近年來,科技創新為珠三角企業發展搶佔了高地,並帶來豐厚利潤。
“我們總産值的20%來自高科技産品創新。”在東莞建永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耀南的眼中,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一大法寶。該公司“前身”做來料加工,後來通過制度與技術的創新,現在利潤足足高出了五六倍。目前,建永數位有專門研發機構,每年至少投入800萬元用於企業研發、技術創新,連續研發了十幾項新産品,擁有43項專利權,其中獲得了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就有20多項。科技的投入立竿見影,建永數位一線員工人數從2008年的1000多人,減到了現在730人,而産品的不良率基本為零。
企業的科技創新有數據印證。23日公佈的廣東專利發明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廣東省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8.78萬件,居全國第一。而在2012年,廣東省專利申請量達到22951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0448件;專利授權量15359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2153件,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
創新讓“夕陽産業”煥發活力
靠市場創新,廣東傳統行業甚至“夕陽産業”也能煥發活力。
富紳集團有限公司是廣東老牌男裝企業,預計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可增長5%-10%。該公司副總裁鄧文遠介紹,企業在銷售渠道上不斷創新:從直營辦事處,到代理制,再到多渠道、多元化的行銷模式。2011年,富紳公司推出網路富紳“衣站”電子商務平臺。經近兩年經營,該平臺銷售金額實現“噴井式”增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首先企業要從外部經濟環境得到更快速反應,靠市場規律去倒逼企業創新。以前消費者比較關注商品價格,而現在消費者觀念轉變,更關注産品、品牌的品質,比如説環保節能、售後服務,因此企業要在“軟體”方面多些創新。
羊城晚報記者 黃宙輝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