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牌照生財不那麼容易了 改革就要動計程車公司的命根子
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李曉松在點評即將出臺的計程車管理八項細則時,特別提及了“專營”:“出租汽車企業將逐漸改為‘專營’,避免糊塗賬,這觸動了企業的‘命根子’。”
計程車專營意味著什麼,和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秘書長王麗梅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專營的核心是專業地做事,保障服務品質和水準。同是計程車經營者,業務相對單一的企業,才能更集中精力去考慮如何提升服務品質和水準。
計程車行業裏的一位管理者對此不以為然,“是不是專營和政府有關係嗎?政府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長了?”
“專營是有道理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軍研究計程車行業多年。在他看來,專營便於政府監管和約束計程車公司的運營和盈利。這一監管的合理性在於,計程車公司使用政府無償分配的運營權,並取得壟斷地位,無理由賺取過高利潤。對當前的計程車行業,不應該以市場競爭性行業或者企業的標準進行評價。它有市場準入和價格管制,與其他競爭性行業完全不同。
事實上,“糊塗賬”背後自有玄機。
當老百姓關心“為啥要漲價,咋就不能降‘份子錢’”的時候,計程車公司也能拿出一份委屈的賬本。
北京市規定單班計程車司機的承包金每月約5175元,雙班車每月約8280元。以單班車為例,5175元的“份子錢”中,單車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定稅制)的231元,司機人工成本(崗位補貼、服裝、勞保、六險二金中企業負擔部分等)1498元;公司購車供司機使用,按購車價格和使用年限,折舊到每個月是1138元;發給司機油料補貼520元,交強險費用140元,車船使用稅29.17元,扣除車路費、事故費,剩餘毛利潤1393.72元。
北京市一家專營計程車業務的企業負責人曾經給記者算過這筆賬:毛利潤扣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折合下來的利潤再扣稅後,企業從中獲得的單車凈利潤僅為160元左右,實在算不上“暴利”。
然而,另一些計程車企業的賬本不是這麼算的。
北汽集團原宣傳部長張國慶説,擁有很多計程車牌照的大公司,相當於佔據了壟斷的計程車市場的很大一塊。憑著這一份額的“特許經營權”,即可獲取銀行貸款,投到其他利潤高的産業,比如房地産、金融。“經營權雖然看不見,但能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拿到經營權除了能收‘份子錢’,還能別處生財。”
在這個利益格局中,老百姓和計程車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的利益衝突得厲害:如果想降低運價,打破壟斷,讓更多的車公開、公平地進入這個市場展開競爭,就意味著大公司市場份額被稀釋,“看不見的價值”馬上貶值。這絕不是既得利益者們願意看到的局面。
多年以來,“打車難、司機苦”的情況得不到改善,計程車業的壟斷格局難以撼動,蓋因這個行業的利益分配錯綜複雜,改革阻力重重。
回看李曉松説的“動了命根子”,可不是一句輕鬆話。
王麗梅表示,雖然政府暫時沒有強制規定計程車不可以進入其他行業,但這次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計程車公司參與了政府許可的服務,就應該按照標準提高服務。如果連基本的服務都不能達到要求,就不應該憑藉這种經營權獲取收益,再投入其他行業。
具體到專營的程度,王麗梅説,這是市場經濟行為,至少需要一個過渡時間,計程車經營者會逐漸認識到專營帶來的服務水準的提升,完善自己的經營機制,政府方面要看情況出臺下一步政策。
“不能説專營是一個好的措施,但是它確實是在現有的壞模式下的一個好的改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余暉也認為,目前推進實施專營是必須的措施,政府給予計程車公司經營特許權就是專門針對計程車的,計程車公司無權利用這種行政許可去獲取銀行貸款和投資,並進入其他行業。而且,如果公司在其他行業出現了問題,會影響到本業的經營,最終會把利益受損的部分轉嫁給計程車司機,加收更多的“份子錢”或者變相收取更多不合理費用。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