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日前簽署協議,三方將在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層面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打造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發展的“軟環境”。實際上,自提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以來,三方一直在推進科技方面的合作。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合作的深入,北京科技方面的優勢對天津、河北的惠及作用將逐漸體現。
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日前正式簽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建立京津冀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長效合作機制,搭建三地共同研究戰略平臺,重點聚焦科技創新一體化、生態建設、産業協同發展、政策協同創新、科技資源共用等方面,打造京津冀科技協同創新發展的“軟環境”。
在戰略研究層面,三方將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産業創新、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科技資源共用、政策協同開展戰略研究,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提供決策支撐。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等主題,聯合申報科技部相關項目(課題),並在三方各自的軟科學研究專項經費中,設立專門研究資金。三方還將建立和完善戰略對話、資訊交流、工作對接的協同機制和長效機制,共用戰略研究成果和資訊,實現戰略研究資源和研究成果的開放共用。同時,積極探索新型智庫建設,圍繞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發揮三方人才和戰略研究的優勢,培育科技戰略研究團隊。
在基礎研究層面,三方將提高科技資源在三地間的充分利用與開放共用,推動科技創新資源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建立三地共用科技報告體系,實現基礎研究項目成果的開放共用。針對共同關心的熱點、難點科學問題和産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三方將在有共性需求的重點領域,設立三地合作專項,分別予以支援,並鼓勵三地科學家合作申請。合作專項項目採取共同組織的方式,三方共同確定重點領域、編制指南,凝聚優勢研究力量開展區域聯合攻關,解決重大共性科學問題,並共同推進成果利用,促進成果在三地共用與轉化落地。
深度融合創新鏈
實際上,京津冀在創新方面的探索一直在持續,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合作一直在推進。今年4月,天津宣佈將與北京中關村聯合打造具有世界創新影響力的京津創新共同體,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關村)科技創新中心和(濱海新區)産業創新中心。雙方將共建武清、北辰、寶坻、東麗、濱海科技園5大創新社區,發揮中關村科研與産業的溢出效應、示範效應。
同樣在4月,在2014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開幕式上,京津冀三方科技部門簽署《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共同推動京津冀國際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共用國際科技合作資源,建立國際科技合作機制,推動園區、機構、技術成果落地京津冀地區。
8月,京津簽署多項協議,將在30個重點領域深化合作。雙方當時便提出,將協同推動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未來將發揮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天津現代製造中心的優勢,以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等園區為重點,共同推動雙方創新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作用,鼓勵雙方開放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中試基地、科技孵化機構等。
北京在科技創新方面優勢明顯。首先,北京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其次就是高新技術産業領先,例如中關村就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産業實驗區、示範區。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推進,北京在科技方面的優勢將逐漸惠及天津和河北,尤其對於河北來説意義更為重大。
而北京的科技優勢已經開始對河北産生影響。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已經掛牌,該分園承接了中關村高端製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産業和高端人才轉移,目前已有多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河北還在規劃建設白洋淀科技城,定位於融科技研發、産業發展、城市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科技産業新城,成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橋頭堡”。
[責任編輯: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