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關,年終獎成為熱門話題。在農業大省江西,部分種糧大戶給農民豪發“百萬年終獎”,讓不少人感嘆:“還是回家種田好!”
1月中旬,在江西省安義縣鼎湖鎮一個農家大院內,156萬元現金整齊地碼放在桌上,當地種糧大戶淩繼河正給農民發年終獎。去年淩繼河聘請100多名農民管理水稻耕作,每人每月工資2500元,春節前根據管理田塊增産情況統一發放年終獎。今年是他連續第三年給農民發放年終獎,獎金也由當初的60多萬元提高到156萬元。
無獨有偶。2014年初,江西鄱陽縣種糧大戶高彩霞也在忙著給農民發放230多萬元年終獎。不過他將這個年終獎稱為“年終增産利潤分紅”。“農民耕作管理得越好,拿的年終獎就越多。”高彩霞説,今年最多的農民年終獎拿了10多萬元,少的也有5萬元左右。
種糧大戶豪發“百萬年終獎”的背後是國家政策有力支援下,種糧規模效益的日益顯現;同時,社會資本等生産要素積極涌入農業生産領域後,農業生産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記者採訪發現,農業生産的規模效益彰顯是種糧大戶豪發“百萬年終獎”的最大“底氣”。無論是淩繼河還是高彩霞,其糧食種植面積少則六七千畝,多則上萬畝。正如高彩霞所説,糧食生産比較效益偏低,每畝水稻才三四百元收益,但形成一定規模後,效益就非常可觀,“種植上萬畝水稻每年有三四百萬元的利潤。”
種糧大戶豪發“百萬年終獎”也折射出,在社會資本涌入農業領域的背景下,農業生産經營的組織化和專業化水準不斷得到提升。淩繼河從事多年的建材生意,資産達到數千萬元。2009年他成立農業公司,開始規模種糧,先後投入幾千萬元進行土地流轉、農田設施完善和農機購置。
為了提高農民田間管理的積極性,淩繼河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他説:“我背著大捆的現金挨家挨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土地集中起來,再將成片的耕地轉包給種糧能手耕作管理。確定早稻基本畝産量為700斤,晚稻為800斤。農民承包的田塊在基本畝産量基礎上超産稻穀1斤到50斤,每斤獎勵0.5元;超産51斤到100斤,每斤獎勵1元,超産100斤以上每斤獎勵1.5元。”鼎湖鎮西路村農民劉高美為淩繼河管理了1000多畝稻田,今年拿到17萬多元年終獎。
同時,國家優惠政策的支援優化了發展環境,種糧大戶看好未來預期,通過發放“百萬年終獎”以形成相對固定的田間耕作和管理團隊。2013年,高彩霞成為江西首批種糧大戶補貼試點支援對象之一,政府投入200多萬元用於其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近年來國家不斷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強了糧價上漲預期。高彩霞告訴記者:“有了政策支援,我們就看好未來種糧前景。年終獎既是為了調動從事田間管理農民的積極性,也是為了形成相對固定的耕作管理團隊。”
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表示,種糧大戶給農民豪發“百萬年終獎”,以一種搶人眼球的方式彰顯了農業規模化經營的可觀效益,映射出今後我國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無窮魅力。這些種糧大戶展示出的管理方式、經營水準、經濟效益等等,為今後我國農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提振了信心。 (記者 郭遠明 郭強)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