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發佈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3)》中的一個數據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網民的損失估計達1491.5億元。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報告發佈單位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資訊舉報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
據介紹,這一數據是由12321舉報中心等3家單位,在2013年7月24日至9月3日期間,通過線上調查獲得的2809份有效調查問卷統計得出。據調查,過去的一年裏,54.8%的網民損失在100元以內或者沒有金錢損失;損失在100元以上至300元的網民比例為23.4%;有13.4%的網民金錢損失在600元以上。按全國5億網民進行估計,得出了我國網民的損失估值是1491.5億元。
“這個數據非常出乎研究者的意料,調查之前,我們料想到網民損失會比較嚴重,但沒有想到會嚴重到這種程度。”郝智超告訴記者,據12321舉報中心分析,如此之大損失的原因可以用3個字來概括:偷、騙、費。偷是指網民的賬號或者卡號和密碼被侵害者通過木馬病毒、網路釣魚、網路攻擊等方式從網民個人或者第三方公司和機構竊取,導致賬號裏的錢款或者虛擬財産被人非法轉移;騙是利用網民的弱點或者資訊不對稱,導致網民將錢款轉到侵害者手裏,或者是網民付出錢款,沒有得到承諾的服務或者商品,或者與承諾的不一致,電信詐騙、網路購物貨不對價或者根本不給貨就是典型的騙取行為;費指的是遭受侵害而産生的額外的費用、時間和精力,比如為修復中毒的電腦和手機而花費的時間和維修費,為清理垃圾短信、垃圾郵件花費的時間,因個人資訊洩露、不得不更換住處、手機號碼等的花費等。可以看出,網路世界的權益侵害行為是現實世界裏各種侵害行為的延續,只是由於技術的原因,表現形式不一樣,但實質與現實世界相同。
“其實,網民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是防止損失和保護個人權益的基本途徑。”郝智超説。《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3)》也反映了這一點,據調查顯示,逾9成的網民贊同“個人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對於如何養成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郝智超建議,網民最好不去點擊那些很有誘惑力的圖片,不打開那些來路不明的郵件、圖片、文檔、程式等,避免使用相同或者簡單的密碼。其次,使用正版軟體,為電腦、手機等移動智慧終端裝好殺毒、防護軟體,儘量不使用山寨手機,不隨便更換手機系統,也就是刷機,儘量去正規的品牌網站下載軟體,遠離惡意軟體;三是盡可能地保護好個人資訊,不隨便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郵箱、姓名、家庭住址,賬號和密碼要分開存放。最後,建議網民最好了解一定的網路安全知識,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具備基本的權益保護能力。
郝智超坦言,《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3)》是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首次對針對網民權益損失作出的調查報告,雖然已經很注重系統性和全面性,但還有不足之處。他表示,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將根據調查中發現的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為政府提供具體的政策建議,向會員提出更多的自律要求,為企業做好網民權益保護工作提供服務,向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安全建議。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