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確保糧食安全後,備受關注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過多輪修改,在吸取參會各省農業主要官員的意見和建議後,一號文件最早或于2014年1月公佈,其核心內容除了生態農業之外,保障糧食安全將是最為重要的看點,綠色迴圈經濟、低毒高效農化領域等也有望獲得重點支援。
“舌尖上的安全”事關全局
目前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過多輪修改,業內人士預計,一號文件最早或于2014年1月公佈,其核心內容將是保障糧食安全。
在這一前提下,2014年一號文件將對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的自給率做出調整,其中正在討論的三項主要數據是口糧自給率基本達到100%,穀物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中國糧食總體自給率長期要保持在80%以上。未來在強調確保小麥、水稻兩大口糧“絕對安全”的同時,還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産品品質,以及農村、農業生態保護也被提至更高地位。
對此,國家發改委 、財政部等方面也將陸續出臺以“生態補償制度”為主的多項支援政策,重點支援鼓勵綠色迴圈經濟和低毒高效農化領域。中央定調糧食安全的背景是,今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急劇上升,這對自給率紅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中國糧食自給率需維持在95%以上,但這是一個籠統的説法。近年來,在包括稻米、小麥、玉米、大豆在內的主糧中,由於大豆進口量增勢迅猛,實際的糧食自給率已經突破紅線。
據海關統計,中國2012年的糧食進口總量(包括大豆)已達7236萬噸,相當於中國全年糧食産量的12.2%。今年以來,大豆進口的增勢也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海關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進口大豆603萬噸,創下歷年同月最高水準,1-11月累計進口大豆5597萬噸,同比增長6.6%。
小麥也正後者居上。據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0月份中國小麥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3.27%,前10個月同比增長16.4%。中國國家糧油資訊中心最近將2014年度中國小麥進口預測數據,從早先的750萬噸上調到了800萬噸,這將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14年六大主要任務中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認為,中央提出“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實際上就是對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概括總結。其中,在安排明年糧食安全任務時,中央還提出一些更具體的要求,與以往提法明顯不同,比如“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穀物指稻米、小麥和玉米,而口糧是指稻米和小麥。
糧食自給率正悄然下降
近幾年來,有關糧食安全的政策性文件,或農業和糧食官員的講話,都較為籠統地強調中國糧食自給率要維持在95%以上。
2013年,中國糧食産量首次突破60193.5萬噸大關,實現了糧食“十連增”;而正是在此之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糧食安全列為明年六大工作任務之首。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在調研時公開強調,“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産的糧食”、“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正在逐年降低。據海關統計,2012年1月到12月,中國進口穀物為1398萬噸,大豆5838萬噸。以中國2012年的糧食進口總量(包括大豆)7236萬噸計算,進口量已相當於中國全年糧食産量的12.2%。
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中首次提及了“95%的糧食自給率”紅線;而2008年的《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則再次明確提出了“我國糧食自給率要穩定在95%以上”。也就是説,上述數字意味著中國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糧食自給率紅線已經失守。
據悉,在文件起草討論和相關調研中,不少專家建議,作為突破性的提法之一,2014年的一號文件應當考慮調整衡量糧食安全重要指標的自給率。有關建議的調整思路是:“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相關建議還提出,可將糧食自給率的監管標準細化為三個層次,依重要性排序為:口糧(即水稻和小麥)、穀物(即口糧+玉米)、糧食(穀物+豆類+薯類)。更具體的指標還可以考慮:口糧自給率基本達到100%,穀物自給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中國糧食總體自給率長期要保持在80%以上。而以此突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有助於整合資源支援重點糧食品類的有效供給。
耕地遭污染生態農業引關注
12月30日上午,國新辦就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數據成果舉行發佈會。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環境保護部土壤狀況調查結果表明,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五千萬畝左右。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環境調查,在區位上以及在整個評價上,和這一數據趨同。
王世元表示,對耕地污染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過去出現過鎘大米的新聞報道,這些問題已經得到嚴格制止。下一步為解決土地污染問題,國家每年將拿出幾百個億,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嚴重超採綜合治理的試點。
王世元談到,我們所説的受污染的重點區域,都是過去經濟發展比較快、工業比較發達的東中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還有東北老工業基地,還有湖南有一些地方,都是重工業的地方,這些地方要進行修復和治理,也要進一步退耕還林還草,都需要統一部署。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要堅持數量品質並重,要更加注重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注重對生産源頭治理和産銷全程監管,這被認為是對糧食安全更進一步的闡釋。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各種提法中沒有出現“生態”二字,但實際上是在強調發展農業要與生態安全結合起來;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重視糧食産量、只重視糧食自給率,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最明顯的體現在於,中央在部署明年糧食安全任務時,提出要發展節水農業、迴圈農業,實際上已經指明這是未來發展農業的兩條道路。
實際上,在11月發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全文中,高層就已將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業內人士預計在2014年新的中央一號文件公佈之後,圍繞生態農業發展,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方面將出臺以“生態補償制度”為主的多項支援政策,屆時與此相關的綠色迴圈經濟、低毒高效農化領域將有望獲得重點支援鼓勵。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