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很多人失業之後往往能從政府獲得補償金,但這項福利可能要發生改變了。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30日報道,美國逾一百萬個長期失業(失業時間超過六個月)的家庭從28日起,不再能領到每人每月平均1166美元(約人民幣7088元 )的失業給付。
不能領到失業給付使他們必須考慮賣車、搬家、小孩轉學,並被迫接受只能領到基本工資的工作;專家預測,美國明年將因此而喪失30萬個工作機會,第一季經濟增長率將損失0.4個百分點,並把數十萬個家庭推到貧窮線之下。
據報道,美國失業給付原本是由各州政府發放予失業者,期限為26周。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失業超過26周者再由美國聯邦政府繼續發放失業給付;在失業最高峰時,聯邦政府曾對長期失業者發放長達73周的給付。
不過,這項已經實施五年的“長期失業者失業給付延長計劃”已于28日到期,而在本月稍早兩黨所達成的預算協議中,並未再延長。雖然此舉為聯邦政府每年省下二百六十億美元,但130萬長期失業者立即受到衝擊,未來數月內還將陸續影響數以十萬計的失業者。
不過,美國失業率也可能因此下降,因為之前失業者必須在找工作卻找不到時,才能領到失業給付;停發之後,一些長期失業者便可能不再找工作,而政府在計算失業率時,這些人也不再被計入失業人數中,也不再被視為勞動力。
一些長期失業者表示,停發失業給付,將迫使他們去找只能領到基本工資、卻不符合他們專業能力的工作。美國政府傳統基金會勞工政策專家謝克表示,失業給付不再延長,可能促使勞工去找一些他們原先可能忽略的工作機會。鄭慧婷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