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搶著收購到甩賣,兩年時間,華潤醫藥商業集團來了個大轉折。
9月26日,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掛牌出讓華潤山西醫藥有限公司55%國有産權,轉讓價格為1.29億元,要求一次性付款。省級醫藥商業流通公司是兵家之爭的地方,華潤醫藥的老對手國藥集團等全國、地區流通公司都垂涎已久。此次華潤醫藥拋售,個中原因令人費解。《經濟參考報》記者10月9日致電華潤醫藥商業集團相關人員,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
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的掛牌資訊顯示,華潤山西醫藥公司華潤醫藥商業集團持股55%、自然人張紅林持股45%。華潤山西醫藥主要經營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藥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生物製品(含疫苗)、精神藥品(限二類)、化學原料藥的銷售以及三類、二類醫療器械(按許可證經營)的銷售業務。2012年、2013年、2014年1至8月,華潤山西醫藥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4155億元、8 .5億元、4 .8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442萬元、2399萬元、1038萬元。
2011年3月22日,華潤集團宣佈,已同山西康興源藥業達成合作意向,對後者實施重組,將其打造成華潤醫藥集團山西公司。華潤方面當時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通過重組後的華潤醫藥集團山西公司,在山西太原投資15億元打造輻射全省的集藥品物流、新藥研發和原料藥生産于一體的省內最大的醫藥産業基地,山西康興源藥業就將成為華潤山西公司的主體之一。
康興源藥業是山西省首批G SP認證企業,擁有全國部隊系統醫院銷售網路以及山西省和華北地區數百家醫療銷售機構網路,是一家典型的地方性醫藥流通企業。不過,其在業界的知名度並不大。對於華潤選擇這樣一家重組對象,同為國內藥企巨頭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收購標的已經不多,而且在幾大流通巨頭的追捧下,大家都在爭搶。
但掛牌資訊還顯示,自然人張紅林已放棄優先購買權。華潤醫藥商業集團管理層也不準備參與受讓,同時,集團還要求意向受讓方承諾,交易成功後,須更改標的公司名稱及下屬分支機構的名稱,使其不再含有“華潤”字樣,且不再使用含有“華潤”名稱、字樣的品牌、字號、商標、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及由此冠名的相關網站。
自2006年華潤“入主”北藥集團後,醫藥産業集團“三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新華潤、新上藥和國藥三大集團爭相在全國省級尋求並購整合、擴張勢力。中國的醫藥商業率先進行産業整合。
“在地方上,華潤和國藥集團是死對手,互相搶著優良的商業流通資産。”一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在2010年左右這兩大家都在全國爭搶地盤,當時在山西也如此。可華潤接管山西醫藥公司後,該公司內部經營管理混亂、內部矛盾複雜,這在業內大家都知道,因此華潤醫藥此次也是痛下決心。他説,並購整合是快速擴張的一條路徑,但文化和理念的融合沒有這麼容易成功。
至於誰會來接盤?會是國藥集團嗎?該業內人士指出,不可能,國藥集團在山西的子公司經營情況也不太好。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