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又一個兒童節的到來,商場裏琳瑯滿目的禮物成為小朋友們的心之所向。為了給孩子好好過一個節日,家長們出手越來越大方,購買的禮物越來越昂貴。專家提醒,願意花錢讓孩子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無可厚非,但切勿用禮物的價格來衡量對孩子的疼愛,也要避免讓孩子誤認為快樂來自貴重的禮物。
瞄準親子商機,高價禮物大促銷
“滿300省50”“新款8折”……記者在成都遠東百貨、奧克斯等大型商場的兒童專賣區看到,隆重佈置的兒童節裝飾十分惹眼,而且幾乎所有商家都推出了重磅促銷。據了解,有商家最早在21日就已開啟“六一”模式,並將一直持續到節後。
近年來,這種節日經濟被提前引爆的現象並不足奇。商家們發現,同樣是主打親情牌,由於家長舍得為孩子花錢,兒童節的消費熱度已遠超過父親節、母親節。因此,這也成為高價兒童商品最暢銷的時節。
記者在一家汽車玩具櫃檯看到,這裡的成套兒童電動汽車商品標價都在千元左右。店員介紹説,他們店裏的款式非常豐富,這種價格比較貴的平時不怎麼好賣,但兒童節前後一天就能賣出好幾臺。
記者在商場走訪發現,標價兩三百元的玩具、三五百元的鞋服在兒童商品區非常普遍,上千元的也有不少。而在淘寶網上,標價過萬的進口兒童電動車也有人買。
一位商場工作人員表示,兒童商品的價格早已是水漲船高,和成人相差無幾,甚至可能更高。而兒童節的消費本來就是一種親子消費,家長正好借節日的機會表達對孩子的疼愛,對價格不會特別敏感,所以商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只要孩子喜歡,貴點無所謂!”
在成都九方購物中心的蘋果專賣店,一位媽媽給自己11歲的兒子選購了一台最新款的iPad mini,她告訴記者:“平時都是奶奶帶他,我們上班忙,陪他的時間少,所以兒童節買個好點的禮物補償一下!”
還有的家長是招架不住孩子的要求。“這雙可以閃光的鞋好漂亮,我們幼兒園同學就有!”一位年輕爸爸帶著5歲的女兒專程選購兒童節禮物,她看上一雙標價420元的涼鞋。價格超出了預算,爸爸皺了皺眉頭,但看著女兒期待的眼神,只好答應了。
這樣的場景,過節這幾天在各大商場隨處可見。實際上,家長們並非只有兒童節才對孩子“一擲千金”。記者在商場隨機採訪的幾位家長均表示,現在花在孩子身上的開銷確實是越來越大。有的家庭孩子一個人的開支甚至和兩個大人相當,其中用於參加各種培訓班的支出就有不少。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從全國來看,2013年每個家庭光用在孩子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支出,平均高達2.83萬元,佔家庭總支出的7.84%,其中城市更是達到3.98萬元,佔比近10%。若是加上其他開銷,這個數字會更大。
警惕昂貴禮物扭曲孩子價值觀
“我和孩子商量好了,只能買100元以下的玩具。”廖女士正帶著11歲的侄子在商場選購兒童節禮物。她告訴記者,孩子對玩具的需求永遠不會滿足,一味迎合就是溺愛,如果還一定要買貴的,更會助長他的虛榮心。
對此,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尹志超教授頗為贊同。根據他的研究,家長在孩子身上的花銷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投資到教育培訓上,用於豐富知識和提升技能;二是消費性支出,滿足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
然而,有家長認為,隨著整個社會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物價水準上漲,家庭中孩子的消費性支出有所增加是正常的。越是不心痛錢,就代表對孩子的愛越深。
但在尹志超看來,非教育性的消費支出,很容易出現攀比和奢侈性消費。“現在幼兒園、小學裏的模仿傚應非常厲害,你穿什麼牌子的衣服我也要,你過生日有多大蛋糕我要更大。家長有時候也很被動,但寧願自己省一點也不願自己的孩子在物質上輸給別人,集體陷入高消費怪圈。”
有關專家分析,兒童節的昂貴消費其實不怪小孩,因為小孩的消費都是由大人的經濟行為來支撐的。當下,大人們習慣用經濟符號來證明和展示自己,也就不自然地用高額的消費來宣告自己對孩子的關愛,但這樣卻往往忽略了親子感情的真正內涵。
尹志超説,在合理支付能力之上提高生活品質無可厚非,但給孩子送禮物最主要的是情感價值,而非實物價值。昂貴的節日禮物有可能給小孩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價值觀,從小養成攀比心理,值得家長們警惕。(記者 胡旭)
[責任編輯: 李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