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發展中的安徽--活力潤江淮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安徽省化壓力為動力,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以電子資訊為代表的“新”産業脫穎而出,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小”經濟活力迸發,推動全省經濟主要指標增幅保持全國靠前、中部領先態勢,也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一起一落:結構調整催熱“新”産業
上半年,安徽省電子資訊産業增加值增長39.7%,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1%,首次躋身十大工業行業,並成為對工業增長貢獻率最高的行業。在這個“新”産業帶動下,高新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和13.8%,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
與“新”産業脫穎而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安徽省部分傳統行業面臨較大困難。安徽省發改委統計顯示,上半年,分行業看,煤炭行業虧損31.5億元,有色行業利潤下降45.4%;分産品看,汽車、家用洗衣機産量分別下降14.8%和14.5%。
“‘新’産業保持快速發展,傳統産業出現一定下滑,‘一起一落’既是當前經濟運作的客觀體現,也反映産業結構正在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安徽省發改委主任張韶春説,安徽一直在推動全省主導産業發展,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效應逐漸凸顯。
在安徽江淮起重運輸機械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研發新型起重機自動化生産線。“只有新産品才有競爭力,我們每年推出約10種新産品,暢銷東南亞、南美等地。”公司董事長馬宜榮説,“在上半年整個行業不景氣情況下,我們新産品産值增速逾30%。”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轉型成效繼續顯現。安徽省上半年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保持增幅全國靠前、中部領先的格局。”安徽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趙金寶説,全省生産總值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第二位;進出口總額增幅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
活力迸發:“小”經濟成增長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民營經濟在政策持續發力下,內生發展動力逐步增強,成為上半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説,民營企業的發展繼續加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上半年,安徽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078.9億元,同比增長15.1%,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4.1%提高到66.7%。民間投資增長22.5%,比全部投資高4.5個百分點,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2.9%。
“民營經濟的‘靚麗’表現離不開政策扶持。”安徽省工商聯秘書長李俊波説,2013年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從激發主體活力、拓展發展空間、加大財稅支援、改善金融服務、加強用地保障等方面進行了部署。
作為一家快速發展的電商企業,安徽饕餮集團目前面臨融資和用地等難題。“7月上旬,政府有關人員調研了解到這些問題後,很快就聯繫到1000萬元貸款,用地問題也在研究中。”該集團總裁秘書朱保淩説,有了政策支援,企業繼續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始於今年3月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投資創業熱情。
“自3月1日實施改革以來,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4.8萬戶,其中民營企業4.4萬戶,連續4個月增長50%以上。”安徽省工商局企業註冊局副局長戴文通説,新的企業不斷增加,投資額越來越高,體現出安徽經濟發展的後勁仍然比較大。
簡政放權:改革為轉型發展提供強力保障
自我“清權”、審批“瘦身”……在全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期”,安徽省能夠繼續保持平穩健康較快發展,也歸結於此類改革紅利的加速釋放。
去年以來,安徽省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和政務公開力度,試點實施省級政府機關行政職權清理試點改革,45家省級行政機關清理取消行政職權千余項。“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職權一律取消,對涉及多個部門的職權重新加以明晰。”安徽省編辦相關負責人説。
安徽各級部門也在推進簡政放權。“安徽省發改委通過取消、下放、合併和轉變管理方式等形式,將行政審批事項由34項精簡至13項,削減幅度達61.7%。”張韶春説,以此倒逼政府職能轉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充分激發市場和社會的活力。
開展督查確保政令暢通,也是安徽提升政府執行力的手段。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國家和省裏出臺了很多政策,但有的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原因在於文件到了市縣,有些地方領導沒有詳細了解;有的政策缺乏相互協調和配合;有的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等。
對此,今年以來,安徽省政府就政策落實情況開展了兩輪督查,並對部分政策實施效果進行了第三方評估。近期,該省決定開展金融服務“三農”和實體經濟政策、涉企收費專項清理等8個專項集中推進行動,以確保政策落到實處,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應。
[責任編輯: 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