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博物館日:北京68家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2013-05-19 10:08: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記者 李繼輝攝

  北京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昨天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啟動,8家名人故居紀念館聯手推出的《20世紀文化名人的“中國夢”》巡展吸引了眾多觀眾。

  實習生 孫宏陽 本報記者 劉冕

  今天是第37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市68家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具體名單市民可登錄www.bjww.gov.cn查詢。

  有別於博物館免費初期“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如今,大部分博物館網上預約平臺冷冷清清。以中國美術館為例,每日網上可預約門票上限為2000張,截至昨日17時,未來7天中有兩天根本無人預約。對此,市文物局表示,預約制度仍將繼續執行,各博物館要推出更多精品展覽,提供高品質服務,吸引更多觀眾關注並走進博物館。

  預約參觀已形同虛設

  北京的博物館除了總數排名全國第一,免費開放範圍也最廣。據北京市文物局統計,本市註冊博物館總數約160家,其中49家已經免費開放,但觀眾參觀前需提前預約門票。

  昨天,記者登錄中國美術館的網上預約平臺,未來7天的預約人數和預約狀態一目了然。截至昨日17時,除了“5·18”博物館日當天,共計150人預約門票外,其餘6天,預約人數再也沒有破百的情況。下週二和下週五,2000張預約門票尚無人問津。

  其實,博物館預約平臺並非一開始就如此冷清。

  2008年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初,預約一張週末的博物館門票,觀眾往往需要提前3天動手,甚至淩晨搶約。在自然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門外,一度出現了倒免費門票的“黃牛”。為了滿足觀眾的參觀需求,博物館紛紛提高網上預約門票的數量上限。首都博物館2009年3月出臺新政,將每日網上預約限額由4000人增加到6000人,預約時間也縮短,由過去的至少提前3天放寬到提前1天預約即可。

  剛開始的免費熱潮褪去,博物館的展覽和服務卻沒有跟上,尤其是一些小博物館,展陳常年一個樣,幾乎沒有回頭客。市民趙女士經常到博物館參觀,她明顯感到這兩年的變化:“2009年,有一次我路過首博,想進去參觀,但是沒有預約,結果被工作人員攔住了。最後我是跟著一位拿著當日火車票的外地乘客矇混進去的。現在不一樣了,什麼時候去,進門時跟工作人員説一聲就行。”

  網上預約制暫不廢除

  既然觀眾不買賬,博物館也不再緊盯網上預約,這項看似“多此一舉”的制度是否可以廢除了?

  “其實,無人預約的根子是觀眾量有限。現在,大多數人走進博物館,並不是只衝著免費。”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分析,最關鍵的是博物館要有好的展覽,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通過策劃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

  劉超英介紹,目前,本市博物館軟硬體水準相差懸殊——最大的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院,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而最小的博物館,可能只有500平方米。“這種情況下,要求各館軟體標準都一樣是不現實的。”劉超英説,博物館免費不免票主要是為了預防大客流,營造良好的參觀環境,因此制度仍將繼續執行。各家博物館在發展中要堅持三個標準不降低,即藏品管理、展覽的水準、服務的水準。同時,本市也將逐步採取各類手段吸引更多觀眾關注並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上網”聚人氣兒

  今年博物館日,北京的活動豐富多彩。北京汽車博物館將推出古典車實物鑒賞活動和車輛維護保養活動,邀請到國際專業機構來現場演示和講授,並對家用車的維護和保養問題現場解答;首都博物館將舉辦《文創中華 心繫你我——2013年首屆博物館精品文創産品展》,通過國內優秀文化創意産品的展覽與評比,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

  另外,有博物館界“烏蘭牧騎”之稱的8家名人故居紀念館,將聯手推出《20世紀文化名人的“中國夢”》巡展,通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珍貴的文物圖片,展示宋慶齡、李大釗、魯迅等8位20世紀著名文化名人,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光輝歷程。目前,巡展已經在中國科技館亮相,未來還將走進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部隊及遠郊區縣等基層單位。

  同時,部分博物館今年還打算借著博物館日“上網”聚人氣兒。

  今年博物館日的主會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網上博物館”和中國農業博物館“記憶鄉村——中國農業博物館藏農民畫精品網上展示”相繼啟動。目前,軍博正閉館改擴建。但是觀眾只需輕點滑鼠,就能在虛擬世界裏參觀“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解放戰爭館”、“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新中國國防建設成就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兵器館”、“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軍事藝術館”等10大基本陳列,欣賞1.5萬餘件展品的圖片和文字資訊。同時,網上的博物館還有一位“專業講解員”,可以提供近300分鐘的視頻講解。

  農展館則是將原本壓箱底兒的展品,在網上亮相。作為全國惟一的國家級農業專題博物館,這座館收藏有大量農業、農民、農村題材的藏品,收藏的農民畫品質及數量更是全國第一。然而,以前受展出條件所限,這些作品不能很好地向公眾展示。

[責任編輯: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