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理財收益是如何被"吃"掉的 費用繁雜名目多

2013-05-17 13:28     來源:長沙晚報     編輯:王偉

  黃金步入下行通道,股票尚未解套,基金錶現乏善可陳。對尋找穩健理財渠道的市民而言,眼下尋求正規渠道投資理財變得越來越難。找民間融資收益高但風險大,銀行理財産品比較靠譜,但當前收益率已大不如前,扣除各種費用後收益更是微薄。

  吐槽一:費用繁雜名目眾多

  無認購費,但收取銷售服務費、託管費、受託人管理費、擔保人前端風險保障費……這是長沙市民王女士日前閱讀某銀行理財産品合同的發現。上周,王女士在長沙銀行購買的理財産品到期,資金到賬後她將其他閒置資金湊到一塊,計劃購買收益率更高的理財産品,於是轉戰另一家股份制銀行。

  但仔細閱讀理財産品説明書,王女士發現,不同的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的手續費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如工行和建行推薦的理財産品説明中,僅有託管費率和銷售手續費率兩項,費率分別為0.02%和0.4%。

  但這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産品手續費五花八門:銷售服務費0.5%、託管費0.08%、受託人管理費0.2%、證券公司通道費0.05%。王女士認為,説無認購費,但又列出諸多名目,銀行有玩“文字遊戲”的嫌疑。其實,這並不是孤例,中行曾有款理財産品被投資者投訴稱除銷售服務費和託管費外,還需收取0.7%的賬戶管理費和0.1%的交易費。

  吐槽二:超額收益銀行照單全收

  王女士計劃購買的這款理財産品中還有這樣一條説明:“扣除相關稅費、固定管理費後,超過本理財産品最高測算年化收益率以上部分為産品管理人浮動管理費”。這意味著,超額收益銀行照單全收。

  這基本已成銀行理財産品説明書中的固定條款。如工行一款在募集期內的理財産品説明中稱,按目前市場收益率水準計算,資産組合預期年化收益率約4.12%,扣除銷售費、託管費,投資者可獲得的預期收益為3.70%;但如果到期後未達到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銀行將不收取投資管理費;達到預期收益情況下,超過部分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收取。

  以東莞銀行公佈的一款到期理財産品為例,託管費為0.025%,銀行不收銷售服務費,只收取浮動管理費。據這款期限60天的理財産品到期公告披露,投資者雖獲得了預期的年化收益率4.1%,但超過部分全部作為銀行管理費計收,按公告約1.2986%。粗略計算,銀行管理費佔投資者所得收益的三成多。

  吐槽三:“小散”收費高於大單

  已經退休的姜先生有過多次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經歷。他發現,即便是同一家銀行的同一款産品,也會因為投資金額不同手續費不同。如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産品,認購金額在5萬元到30萬元,銷售手續費為0.7%;30萬元以上的,手續費為0.6%,如果認購500萬元以上,則銷售手續費只要0.3%。

  對於銀行發售的一款理財産品,5萬元認購檔次的收益率通常比30萬元甚至100萬元認購檔次的收益率要低。姜先生認為這無可厚非,也可以接受。但對於理財産品的銷售手續費也要分三六九等,則有些不能接受。姜先生認為,普通投資者原本就指望靠理財産品獲得投資收益,來抵禦通脹和保值增值。但各種收費疊加,大有“吃掉”收益的趨勢。

  相關新聞

  理財業務對銀行收入貢獻提升

  本報訊(記者李素平)理財産品近幾年已經成為銀行儲蓄分流主要去向,並承擔起普通居民家庭穩健投資理財不可或缺的角色。與此同時,理財産品業務也為銀行貢獻了較為可觀的利潤,構成銀行非利息收入中的一大類別,並作為中間業務收入逐年提升利潤貢獻率。

  盤點今年多家上市銀行公佈的2012年年報可見端倪。以建行為例,2012年年報中顯示,去年建行理財産品的業務收入為93.81億元,增幅18.64%,增幅在其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中僅次於銀行卡手續費。又如招行年報中披露,去年招行受託理財收入9.63億元,同比增長22.21%。北京銀行年報中則披露,去年2.12億元理財手續費收入較2011年同比增長76%。

  標簽:管理費託管費手續費理財收益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