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激活傳統文化 持續以文化人

2023-11-27 08:4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媽媽,快來看,這個陶俑是活的!”

  在山東省濟南市博物館二樓展廳,6歲的李翔興奮地向媽媽報告他的“重大發現”:當他有模有樣地學著大人向陶俑拱手作揖,陶俑竟向他回了禮。這神奇的一幕,一下子迷住了這個小男孩。

  李翔參與的,是一款AR互動遊戲,其設計靈感源於濟南市博物館鎮館之寶“西漢彩繪樂舞雜技陶俑”——在一塊長67.5釐米、寬47.5釐米的陶盤上,一場演出盛大開場,鐘鼓齊奏、舞者翩翩……

  如今,通過數字技術,這個沉睡了近2000年的樂舞雜技“天團”,在虛擬現實的世界裏,“活”了起來。

  山東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裡聖賢輩出,智者雲集。從後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到夏、商、周及此後各朝代,在山東,能夠找到文明發展的完整鏈條。

  作為文化大省,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山東的舉措之一是讓文物“活”起來,實現文物與公眾跨時空對話。

  在山東濟寧三孔景區,戴上MR眼鏡,借助“智慧·三孔”混合現實技術,遊客便來到了一個“平行世界”。

  “在這個虛擬的‘平行世界’裏,我不僅參觀了莊嚴肅穆的孔廟、古色古香的孔府、清幽靜謐的孔林,還聆聽了杏壇講學,觀看了祭孔大典……一邊逛‘三孔’,一邊與孔子弟子互動,這樣的沉浸式體驗,感覺太奇妙了!”北京遊客易波興奮地對記者説。

  “在方興未艾的數字化大潮中,我們嘗試運用新技術手段,帶給遊客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的全新體驗,讓遊客與先賢‘面對面’,讓文化遊更加有深度!”在濟寧曲阜孔子博物館,講解員徐梓琳向記者介紹。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榮瑞峰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山東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735家,博物館總量居全國第一位。

  數字賦能,不僅“活”了博物館,還助推文旅結合,讓經濟更具活力。

  在濟寧市任城區環西北裏文創街區,遊人如織。立繪手作、文化體驗館等各具特色的12個小院裏,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依託的文創産品令人目不暇接。

  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雜草叢生的廢棄舊平房。參與改造的80後設計師張航感慨:“通過網際網路加持、數字化推廣,讓這裡搖身一變,成了集創業孵化、線上活動導入、自媒體託管運營三位一體的‘網紅’基地。”

  激活傳統文化,淄博的做法則是持續以文化人。

  初冬的淄博周村古商城熙熙攘攘。穿著漢服,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裏,聽著“店小二”的沿街叫賣聲,外地遊客李曉萌流連忘返:“這裡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通過體驗換古裝、解鎖闖關遊戲等活動,更真切地了解魯商文化,感受其厚道、誠信、開放、包容的魅力。”

  這個古村能有今天的樣貌,也經歷了一番曲折。這裡曾是山東眾多商業老字號的發祥地。前些年,當地決定對周村進行保護性開發,卻發現,與周邊其他村莊相比,它並無特色。

  不願在同質化的“古村遊”中打轉轉,周村從傳統文化中找尋創新點。幾年來,他們持續打造“李化熙巡街”“鳴鑼開市”“陳六子開工”等以魯商為主題的沉浸式文旅項目,讓遊客與傳統文化“零距離”。令人耳目一新的體驗,吸引了大量遊客慕名而來。

  “今年1月至10月,周村古商城景區共接待遊客401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40%!”説起村裏的發展,周村區旅遊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槐瑞雪直呼,“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通過不斷創新以文化人的表達方式,山東的文旅融合業態,已經從最初靜態展示的‘1.0’版本、表演展示的‘2.0’版本,全面轉向互動體驗的‘3.0’版本。”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説。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兩創”的目的,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百姓心田。

  今年重陽節,記者來到曲阜市姚村鎮姚西村村委會大院。這裡,村幹部和志願者一大早就忙碌起來,準備一年一度的“孝賢文化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年重陽節前後,我們都會指導各村舉辦孝老愛親活動,開展評先樹優,弘揚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姚村鎮黨委書記李瑾告訴記者。

  不只重陽節,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曲阜都會以“節禮”為主題舉辦活動。“鄉親們都特別喜歡這樣的活動,在喜樂團圓的氣氛中,傳統美德的文化意蘊和價值理念,不知不覺入了心。”李瑾説。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6日 01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