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呂國英:立象 立念——論高維之美的藝術創造①

2021-01-12 10:47:00
來源:中國軍網
字號

  重“立象”,更須重“立念”

  ——論“高維之美的藝術創造”之一

  呂國英

  本篇概要與點睛

  本篇主題是探研“立象”與“立念”之意涵及其相互關係問題,這是藝術哲學的重要命題,也是藝術理論的重要範疇,于藝術創作中始終體現為核心與根本所在,也是藝術家每每所需面對、始終尚須回答的課題。“立象”與“立念”是特殊矛盾,更是特別關係,前者是後者的“表達”,後者是前者“支撐”。于藝術創作中,“立象”方由“立念”引領,“立念”源自性靈所願。而性靈作為精神領域的最高層級,始終是體現審美境界的靈魂所在。

  顯而易見,審美是一種能力,進入高層級審美境界需要高層級的審美能力。藝術創造美、顯現美,無疑需要“美”的引領。由性靈所“傳達”進而形成的“美”的思想、理念更具關鍵性、決定性作用。如此,先進的藝術思想與理念,無可置疑地構成第一藝術力。未入審美境界、沒有藝術思想、不立藝術理念,就沒有藝術能力,就不具藝術創作力,但若(藝術創作)茫然、盲目或執意行之,其行為結果必成反藝術力,藝術創作中一些亂象即為例證。文化在“化”,審美亦然。明道此理又行道此念,或為本篇主題所論之妙也。

  説“立象”、談“立念”,先論“象”“念”意涵。

  “象”者,形式語言也,所以有具象、意象、抽象、真象、靈象之分;“念”者,思想理念也,故而存古典主義、自然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別。

  那麼,何為“立象”,又何稱“立念”呢?

  文藝的基本功用或使命擔當,究其根本或充分意義,是塑形立象、矗立審美。換言之,就是擇一切藝術表現之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建構審美意象、呈現藝術境界。然而,典型形象如何塑造?審美意象怎樣建構?藝術境界又何以呈現?須有與之相應的藝術思想、創作理念、審美維度而統攝、引領、依託與支撐。前者“擇一切藝術表現之手段”是立象所“器”,後者“統攝、引領、依託與支撐”就是立象所“道”。

  “立象”與“立念”,是文藝創作的基本問題,也是文藝發展的根本議題,還是文藝演進的核心命題。“立象”是創作構建、作品呈現,是將審美對象物化為藝術形象;“立念”是思想建構、理念形成或昇華,進而統攬、駕馭藝術創作全過程,是藝術形態之“象”外之念。如此,“立象”是創作過程,也是創作結果,是物質、客觀的,也是存在、顯現的;而“立念”是思維過程,也是建構過程,是意識、精神的,也是理念、隱含的。無“立象”,“立念”或無意義;而無“立念”,“立象”或無“緣由”。概言之,就是立象、立念構成形之“下”“上”、難以割裂,且同頻共振、並行相攜。

  就“立象”與“立念”問題,張中行曾坦言,(關於)創作第一是思想,第二還是思想,並終究是思想。林鳳眠認為,“繪畫上的任何藝術處理,都取決於作者主觀情感的表達,即思想情感才是第一位的。”杜甫詩有絕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之“書”,就是思想,也即“立念”;之“筆”就是創作,也即“立象”。這也無不説明,“立象”之於立念不可或缺;“立念”之於立象如水之淵。

  古今中外,大凡功有所成的文藝大家,不僅在“立象”上獨有氣象、矗立藝象,在“立念”上亦獨闢蹊徑、興論立説。比如,中國六朝四大家、水墨畫鼻祖,且有才絕、畫絕、癡絕“三絕”之稱的顧愷之,就有“遷想妙得”“以形寫神”之言,成為中國繪畫的奠基之論。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成就畫壇“紅花墨葉”一派,自立“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之念。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不僅奠基了抽象藝術,還構建了抽象藝術理論,成就了“色彩音樂論”。極簡主義主要倡導者丹 弗萊文,不僅成就了光亮與色彩的審美空間,還有“藝術不僅是作品,更是一種思想”之論。顯然,“立象”為“立念”探研,“立念”讓“立象”行遠。

  回望文藝史,許多亂象及其流弊,大都與“象”“念”脫節乃至割裂有關,突出體現在“象”非“念”領、“象”無“念”束。前者常有為“象”而“象”,隨意而“象”,後者常見“象”而即“象”,無束流“象”。比如,在創作全過程,既無自“念”相行相引,又無他“念”相拘相束,一任“象”行,流“象”而行,形成為作而作,不知審美;隨作而作,不立審美的文化“垃圾”。又比如,于創作全要素,既無總“念”謀篇佈局,又無分“念”相諧相調,造成多元衝撞、無“象”而立;多“象”紛呈,有“象”非“象”,而此“象”彼“象”,實為亂象,豈美可審矣!

  不言而喻,作(畫)什麼?怎麼作(畫)?為什麼?始終是作家藝術家時刻面對的課題,而三個“什麼”的問題,“表像”看是“立象”問題,從本質上説卻是“立念”問題,因為前者要回答的是審美(創作)對象?又者須明確的是如何表現?後者當確立的是價值取向?就是説,三個“什麼”,唯“立念”作出回答,“立象”方可作為。

  一般意義上,“立象”是“立念”的前奏,也是“立念”的支撐,且左右“立念”;“立念”是“立象”的遵循,也是“立象”的抽象,並反過來引領“立象”,實現更高層級的迴圈,最終達到“立象”與“立念”的完美統一。

  從文藝創作實踐觀,立象與立念關係中,有先“象”後“念”者,也有先“念”後“象”者,並且有自“象”自“念”者,也有自“象”他“念”者。但成就文藝大家者,不管是先“象”後“念”,還是先“念”後“象”,均為自“象”自“念”,或自“念”自“象”。因為,藝術貴在不同,也難在不同,更成在不同,而不同就是個性,個性就是自我。

  立象難,立念更難。立象源自感性,立念進入理性。獨創之“象”,往往建構非常之“念”;高遠之“念”,常常引創特別之“象”。從“立象”看“立念”,立象越至美,立念越獨到、越惟一、也越趨於道;從立念觀立象,立念越立道,立象越自覺、越從容,也越至於美。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自“軸心時代”以來更廣泛、更深遠、更激蕩的大變革、大變局時代。創作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回應時代審美,呈現精神高維,藝術家不僅責無旁貸,更浴無上榮光。而藝術創作中,回答進而超越“立象”與“立念”的邏輯命題,進入深邃與高遠境界,是必然要求,也是必交答卷。

  作者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評論家,文化學者,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創立“‘氣墨靈象’藝術論”,建構“書象”説,提出“藝術創作十個命題”,論述“‘藝術,靈魂之美在哲學’的九個要義”,撰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著述出版專著多部、重要藝術新論多篇,逾數百萬字。多篇(部)作品獲國家、軍隊重要獎項。

  主要著述:《“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奮鬥致遠 牛文化》《新聞“內幕”》《共倚相牽“牛”最美》,其中《“氣墨靈象”藝術論》主要立論由當海內外多家媒體連載或選載,《大藝立三極》由中英兩種文字出版,《陶藝狂人》《神雕》多次重印或再版。

  主要立論:“氣墨”是“墨”的未來;“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本質規律;美是“氣墨靈象”;藝術創作貴在“意想不到”;好作品終究需要好語言;藝術立象拒絕現實物象;藝術演進:從“完美”到“自由+”;藝術,視覺美、思想美不可偏頗;創作,用性靈開啟質料;超越,向藝方生、向術即亡;“靈象”是“書象”的遠方。

  主要藝術新論:《書之入“象”方致審美遠方》《“書象”之美在“通象”》《自成高格入妙境》《“賈氏山水”密碼》《美的“自由”與自由的“美”》《藝術,心狂方成大家》《天才,晚成方可大成》《“色彩狂人”的非常之“道”》《“花”到極致方成“魁”》《心至“藝境”盡通達》《湛然寂靜漾心歌》《三千年的等待》《重構東方藝術“重彩”之象》《絲路文化的“水墨樂章”》《抽象表現,用性靈建構“藝術—哲學”之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