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深挖“敦煌元素”文化藝術 “數字文創”探路隴原精品

2018年10月08日 08:4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9月30日電 (記者 丁思)敦煌壁畫中具有典型服飾特徵的服裝秀“絕色敦煌之夜”、從敦煌壁畫中仿製出“古樂器”、交響樂《敦煌》、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在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以“敦煌元素”為主題創作的服飾、古樂器、遊戲、文創産品等逐漸火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成彼此尋求合作的興趣點。

  9月30日,第三屆敦煌文博會多項文化展覽展示活動在敦煌進行,來自海內外58家單位及企業的7000余件展品正在展出。以九色鹿為原型創作的背包、冰箱貼、明信片等文創産品得到參觀賓客和民眾的喜愛,不少展品已售完。

  甘肅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美萱説,該公司多年來致力於開發和創作以敦煌元素為主題的文創産品,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早期,主要創作手機殼、紀念本、明信片等印有飛天、敦煌壁畫的系列産品;如今,根據消費者喜好的改變,該公司又開發一系列以九色鹿等敦煌動漫人物為特徵的産品,有雨傘、冰箱貼、書籤等。

  “尤其是掃碼的這種數字動態明信片很受歡迎,遊客用手機掃碼關注,再掃描紙質的明信片,看到的是一幅動態、立體的動態圖。”李美萱説,隨著時代的變化,甘肅文創企業都在不斷嘗試和創新,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藝術,讓其以最好的形態為大眾所接受和留存。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是甘肅歷史與文化的生動寫照,也是對甘肅歷史文化地位和特色的最好詮釋。甘肅歷史遺産、經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旅遊觀光文化等四類資源豐度均排名全國前五位,擁有世界文化遺産七處,古文化遺址7000多處,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青在本屆敦煌文博會“一帶一路”文化創意創新論壇上發言説,當今社會已進入創意時代,文化創意産業作為朝陽産業,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甘肅也更加重視廣播影視、出版發行、演藝娛樂等傳統文化産業的發展,並不斷扶持創意設計、媒體融合、動漫遊戲、文博非遺、藝術品交易等一批新興文化業態。

  陳青説,甘肅充分挖掘敦煌文化藝術的豐厚內涵,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途徑,邀請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藝術家以敦煌壁畫為題材創作了系列油畫;吸收敦煌壁畫服飾元素,以現代工藝設計生産敦煌服飾;精心仿製一批敦煌壁畫中的樂器,並運動敦煌經卷古樂譜研究成果進行演奏展示;邀請俄羅斯功勳作曲家布列沙克·維克多·瓦希裏耶維齊創作大型交響樂《敦煌》。

  與此同時,甘肅舞劇《絲路花雨》等文化精品四十年演繹,經久不衰,成為甘肅文化的一張名片;以農村“文化集市”為平臺,大力開發行銷民間民俗文化創意産品,促進數十萬農戶增收致富;實施“文化創意+博物館”工程,利用館藏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産品、繁榮文博旅遊市場。

  陳青説,這些嘗試探索,旨在通過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國際與國內的交流融通,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文化創意創新探索可行路徑,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一批具有隴原底蘊、甘肅特色的文創品牌。

  陳青説,希望甘肅能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在文化創意創新方面的務實合作。共同把文化資源優勢和“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轉化為文化高品質發展的實際成果,為共建“一帶一路”、深化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貢獻智慧和力量。

  據悉,2017年,甘肅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同比增長32%,全省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29%,文化産業呈現出同比增速兩位數發展態勢,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