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北秭歸:以端午之名 聚同胞親情

2018年06月20日 10:55: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湖北秭歸6月15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兩岸一家親,親就親在我們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繫,親就親在我們有共同的中華文化滋養哺育和歷史傳承,親就親在我們有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願景。”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黃文濤15日的講話贏得了在場臺胞的掌聲。

  當日,“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在湖北省秭歸縣開幕,兩岸屈氏後裔和信眾齊聚秭歸,祭屈原,賽龍舟,賞民俗,話親情,並共同見證海峽兩岸屈原文化交流成果展揭幕。

  秭歸是屈原的誕生地,千百年來傳承著屈原文化和端午習俗。圍繞屈原文化,秭歸與臺灣兩地持續開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每逢端午節,兩岸人士聚集秭歸,暢談節日親情,體驗端午習俗,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秭歸縣委副書記黃海介紹,多年來,秭歸打造端午文化節等對臺交流品牌,累計有4000多人(次)參加了形式多樣的屈原文化交流活動,兩地在農業、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2015年6月,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授予屈原故里文化園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今年,秭歸縣對基地屈原文化交流成果展廳進行了提檔升級。

  據湖北省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徐元宏介紹,全新打造的海峽兩岸屈原文化交流成果展廳,以圖片、文字、影像和實物資料的形式,詳細記錄了兩岸屈原文化交流活動場景,不僅展示了多年來交流活動的成果,更見證了兩岸同胞的深情厚誼。

  “兩岸同胞心之相係,情之相融,因屈原文化結下的深厚情誼值得我們共同珍惜。”臺灣苗栗縣青工總會會長詹益勝説,雖然是第一次到秭歸,但因為兩地民風民俗相近,所以完全沒有身在異鄉的陌生感。他表示,將組織更多的臺胞到秭歸走走看看,努力推進兩岸文化經貿交流。

  72歲的臺灣屏東縣恒春鎮靈宮副主任委員曾讚守是第三次到秭歸過端午。他認為,兩岸有割不斷的血脈緣,拋不掉的文化根,兩岸同胞要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讓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