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粵贛古驛道又有新發現 全長約66公里

2017年10月20日 14:52:00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日報》連續多次獨家披露有關河源市新發現粵贛古驛道的系列新聞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和讀者的廣泛關注。昨日,河源市政府再次召集有關負責人共計數十人,就粵贛古驛道的前期發掘與保護工作進行專題研討和通報。河源市副市長龐啟彪在會上通報了粵贛古驛道河源境內近期的發掘與修復保護工作,並對《廣州日報》率先、連續報道河源發現粵贛古驛道給予了高度讚揚。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煥陽 通訊員陳仰天、黃志青、劉藝、蔣安春、嚴雲輝

  古驛道河源境內里程或增上百公里

  今年9月上旬,河源市文物普查人員在該市和平縣與連平縣交界的九連山脈意外發現了一條長時間被人遺忘的古驛道。這條相連較為完整的粵贛古驛道全長約66公里,是河源市境內目前發現的最長的一條古驛道。《廣州日報》對此進行了連續多天的追蹤報道,社會反響熱烈。

  昨日下午,河源市政府專門召集會議並通報了近期各鎮對粵贛古驛道的發掘與保護工作情況。河源市副市長龐啟彪稱,截至目前在河源市境內已發現走向與之相連的完整或殘存有粵贛古驛道的鄉鎮涉及3縣11鎮,涉及所在的村莊數量目前還在調查統計中。據悉,根據目前文物普查人員的初步統計,除了60多公里相對完整的粵贛古驛道外,再加上一些殘存的古驛道,其里程可能會增加到上百公里。

  昨日,河源市文廣新局和河源市博物館就粵贛古驛道的碑刻和掛牌保護進行調研,並制定詳細調研方案,對今後發掘和如何修復粵贛古驛道的前期工作進行商討,同時已提前派出工作人員深入粵贛古驛道的沿途各鎮進行走向勘測。其中,連平縣大湖鎮政府、東源縣雙江鎮政府與和平縣青州鎮政府已開始組織村民對粵贛古驛道沿途兩旁的雜草和荊棘進行清理,對被泥土掩埋進行清障或將部分殘缺的古驛道進行修復。中國當代文博專家、中國考古學會會員、原河源市博物館館長黃東分析判斷,粵贛古驛道的新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南越王趙佗時代。位於東源縣雙江鎮橋頭村花椒坪的趙佗故城,應為當時最早修築的一條官道,其中古人在雙江鎮橋頭村古驛道旁修建的一座石拱橋,長10余米、寬約數米,印證了粵贛古驛道的存在。

  河源市領導盛讚《廣州日報》報道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黃東説,南粵各地眼下都在尋找古驛道,河源人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粵贛古驛道,就是找到河源客家人文化自信的體現。“粵贛古驛道的新發現,為河源人增添了文化自信。”

  “衷心感謝《廣州日報》連續多次的獨家報道,《廣州日報》記者功不可沒。”龐啟彪説,正是因為《廣州日報》記者連續多次的獨家報道,引起了省、市各部門的高度重視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他對本報獨家報道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肯定了本報全媒體記者連續10多次前往實地考察並報道粵贛古驛道的新發現工作。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