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戲曲

評彈

時間:2013年10月09日 10:2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説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評彈是一門古老、優美的説唱藝術。,一般兩人説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説和民間故事。

  評話和彈詞均以説表細膩見長,吳儂軟語娓娓動聽;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彈詞用吳音演唱,抑揚頓挫,輕清柔緩,弦琶琮錚,十分悅耳。

  評彈起源於山明水秀的江南水鄉——蘇州,流行于富饒美麗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蘇州地區已經有説書活動。據吳縣誌記載:“明清兩朝盛行彈詞、評話,二者絕然不同,而總名皆曰説書,發源於吳中。”潘心伊在《書壇話墮》一文仲介紹,清朝乾隆皇帝到蘇州時,曾把當地一位姓王的説書藝人召來,彈唱一段《遊龍傳》。此人叫王周士,他晚年創立了評彈歷史上第一個行會組織——光裕公所(後稱光裕社)。

  光裕社成立後,評彈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陳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陸世珍前四大名家。前四大名家的高超技藝,提高了評彈藝術的總體水準,也擴大了評彈的影響。

    經過歷代藝人的創造發展,曲調流派紛呈,風格各異。近40多年來,評彈從內容到形式推陳出新,傳統書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編書目陸續涌現,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評彈有説有唱,大體可分三種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單檔,兩人的雙檔,三人的三個檔。演員均自彈自唱,伴奏樂器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如〔費伽調〕、〔亂雞啼〕等。〔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2006年5月20日,蘇州評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