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社巴節

時間:2013年09月25日 16:0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社巴節”又名“調年會” “舍巴節”。“社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綜合性節日,其中有反映土家族男女愛情、婚姻習俗的內容。“社巴節”一般在每年正月舉行,有的地方也不在正月舉行,而是三月或五月舉行。如湘西古文田家祠一帶土家族人卻是在三月舉行。

  “舍巴節”是湘西州土家族最隆重的傳統祭祀節日,有著嚴格的祭祀儀式、獨特的祭祀方式和豐富的表達內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擺手舞、梯瑪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數十種形式,被列為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舍巴節”既是土家族的隆重節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薈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土家族主要居住區,這裡,最早提出土家族是單一民族,最早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土家族的策源地、發源地。自從抗日戰爭之後失傳的社巴節祭祀儀式,由目前健在的年已八十多歲高齡的,古丈縣斷壟鄉報吾列村被提名為“土家族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田祖福老人于1990年提倡併發起恢復,每年由當地百姓自發舉辦一次。

  社巴節是湘西州土家族傳統祭祀節日,祭祀祖先、祭祀社神(即帶來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神,土家語稱“咱卡”,咱,土語意為社菩薩,卡,土語,意為過,倒裝語,咱卡即過社菩薩)。

  社巴節,有嚴格的祭祀儀式,獨特的祭祀方式,豐富的表達內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擺手舞、梯瑪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數十種形式,被列為國家、省、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社巴節既是土家族的隆重節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薈萃。歷史上有清朝土家詩彭施鐸的經典傳世之作: “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 “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可見節日盛況。

  也有預祝豐年的內容,還有男女青年對歌擇侶,濃情説愛的內容。土家族詩人彭勇行《竹枝詞》曰:“田家洞畔社場開,姊妹雙赴會來,一尺雲鞋滿口,也裝蓮步入歌臺。”這便是最好的寫照,彭勇行的《竹枝詞》中生動的描繪了土家姑娘穿著繡花鞋、姊妹互相邀約,三三兩兩趕赴社場,步入賽歌臺的動人情景。在“社巴節”期間,男女青年通過賽歌、跳擺手舞等活動進行交往,談情説愛,各自尋求自己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

  “社巴節”為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在節日裏,姑娘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小夥子背起鳥槍大刀,老人們帶著孩子,背著水酒、獵物,紛紛擁向擺手堂,這時奏起深沉的鼓樂,燃起篝火,吹起冬冬喹,熱熱鬧鬧,翩翩起舞。“社巴節”即是土家人男女老少的全民節日,又是青年戀愛的良好機會,他們對歌,跳舞,成雙成對,各擇伴侶,巧配佳偶。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