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牛王節

時間:2013年09月22日 14:1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牛王節,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以祭奠“牛王”的風俗,主要目的在於表達對於耕牛終年辛勤耕耘的感謝。沿襲牛王節習俗的民族有壯族、仡佬族、苗族、土家族、侗族、羌族、瑤族等。

  “牛王節”又稱之為“敬牛王菩薩”或“祭牛王”,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在農曆十月初一。每到這一天,當地仡佬族人民便要殺雞備酒,點香燃燭燒紙線,在牛廄門前敬牛王菩薩,祈願它保祐耕牛身軀健壯,無病無災。

  牛王節當天,當地的仡佬族殺雞、備酒、敬奉牛王菩薩,祈願牛王保祐耕牛體魄健壯,凡養牛戶屆時都要讓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飼料喂牛,還要用上等糯米打兩個粑粑分別挂在牛的兩隻角上,把牛牽到水邊,讓牛“照鏡子”,使它興高采烈,然後取下粑粑喂牛。

  據仡佬族才人説,這一天是為牛做壽,酬謝耕牛對仡佬人民所作的貢獻。有的地方,還要放一串鞭炮,給牛披紅挂彩,表示祝賀。沒有養牛的人家,也要備辦酒、肉、香、燭、紙線,到自家的田或土邊祭祀牛王菩薩,祈求它保祐自己早日買上耕牛,或租借別人的耕牛使用時順順噹噹,乖乖地聽他使喚,耕起地來又快又好。

  據民間故事《牛王節》記載:“以前布依族種水稻是把種子撒在沼澤地、河水邊和溝水邊,由它自己長,莊稼長得不好。後來用牛耕田耙地,同時用牛糞作肥料,莊稼越長越好。為此,自古以來布依族人民愛牛如愛寶,與牛相依為伴。四月八這天,均在不同的地域,採取不同形式的活動,歌頌為布依族農耕稻作做出巨大貢獻的牛” 。故由此得名。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