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傳統文化民俗

陀螺節

時間:2013年09月25日 13: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廣西 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

  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製作陀螺一定要選用質地優良的堅木。它的“頭”要圓滑。“打”的時候,用兩三尺長的麻繩一圈一圈往上纏,一直纏到自己認為適當的地方,再用右手的無名指和小指挾住麻繩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轉動起來。品質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術高明,轉起來長達七八分鐘才倒下來。比賽打陀螺更是熱鬧非凡,獲第一名者榮稱“陀螺王”。據説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瑤山白褲瑤人過大年最喜歡、最熱鬧的娛樂活動是賽陀螺。因而,瑤山人把春節也叫陀螺節。

  瑤族小夥子人人都有陀螺,同漢族的陀螺大致一般,不同的是,白褲瑤人的陀螺比漢族陀螺幾乎要大一兩倍,重二、三斤!大頭上還沿周邊摳出一道槽,以繞纏“啟動繩”,小夥子們還在陀螺上漆上自己喜歡的各種顏色。

  比賽由瑤族德高望重的長者當裁判。陀螺手們聽到一聲“定根”令下,便各自將陀螺腳尖著地,以手按著,再聽見“開打”令下,便象發動柴油機一樣,扯動手中的繩子,並順勢將陀螺甩出去。誰的陀螺轉到最後,誰便是優勝者。或以陀螺瓦擊,誰的先倒地誰為輸家。圍觀的人群裏三層外三層,將比賽場圍得水泄不通。人們不住地鼓掌喝彩,為陀螺手們鼓勁加油。得勝的小夥子,甚得姑娘們的青睞。

  大溪鎮的發展是由大漢溪沿岸及和平街間一帶開始,大溪的港市繁華榮景雖然不再,但當年盛況所留下的市街景觀及特有民風,讓大溪鎮在新休閒時代找到全新的發展定位,除了本身的老街、木器、美食及景觀等主題外,大溪可結合周邊石門成為旅遊重鎮。

  大溪保有一項相當特殊的民俗體育,就是抽陀螺,當地人幾乎從小到大都會抽陀螺,福仁宮的一代陀螺王所展示的陀螺大的可120斤,打陀螺用的麻繩比拇指還粗。下次你有機會到大溪,除了逛老街、看木器、買豆干外,別忘了看大溪陀螺喔!目前大溪所做的陀螺仍屬木製陀螺,多呈鐘形,用堅硬的木材,像蕃石榴、龍眼等樹的樹榦做成的。

[責任編輯:馬小璇]

相關閱讀: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