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論壇議程  >  媒體報道  > 正文

[新華網]兩岸電商七夕相會 吁打通兩岸網路經濟

2013-08-14 13:5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查文曄 吳彥君)“100位臺灣業者組團參會,講述與大陸電商的愛恨情仇。”2013年(第五屆)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13日在京召開,會場外的這塊展板分外醒目。

  “有愛、有恨、有情、有仇,太適合今天七夕這個節日了。不過坦白説,兩岸網路經濟發展這麼迅速,臺灣電商對大陸市場有的更多的是期待與渴望。”參與論壇的鳳凰網副總裁鄒明説。

  當天,約400位兩岸網際網路業界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共同就“電子商務時代下的兩岸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探討交流。多位業界人士表示,兩岸網際網路企業應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放寬對對方企業的市場準入限制,打通兩岸網路經濟。

  據統計,2012年大陸消費者網購總金額達1.3萬億元人民幣,佔社會零售品總金額比例約6%,網購用戶佔網民比例超過40%。

  “我和很多島內同行一樣,對大陸網路經濟的發展表示欽佩和羨慕。希望看到大陸網際網路産業的蓬勃發展,更願意成為其中的一分子。”臺灣知名網際網路企業家、網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宏志説。

  他預計,臺灣2014年網購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儘管遠遜於大陸,但他認為臺灣人才資源豐沛,金流、物流成熟,服務水準較高,買賣雙方信賴度較高,是值得大陸電商爭取的市場。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不少臺灣消費者選擇大陸電商網站購物。據統計,2012年臺灣消費者在大陸淘寶網上的購物就達到365萬筆之多,平均每天有1萬件貨物送到臺灣消費者手中。

  儘管發展勢頭熱絡,但受制于政策、稅收、海關、物流等因素,兩岸電商在跨越海峽的發展過程中仍遇到一定阻礙,例如臺灣商品通過網路進入大陸市場就存在不少困難。

  靈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諮詢師費悅明建議,應建立臺灣産品甄選機制,並輔之以整合倉儲、快速通關和臺品資訊追溯等配套機制,以便利臺灣商品通過網路拓展大陸市場。

  “兩岸網路早就通了,但線下很多方面還沒有通。兩岸有很好的電商基礎,應該有更多的合作。”臺灣網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遊士逸説,兩岸有關部門和業界應創造條件,讓臺灣的“線下”和大陸的“線上”儘快通起來。

  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表示,在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之後,已放寬臺資入股大陸電商企業比例限制,臺資擁有更多機會參與大陸市場。未來,兩岸不僅應打通網路經濟,更應將網路與實體經濟彼此聯繫,避免單打獨鬥。

  論壇上,兩岸業界人士還發佈了《共同推進兩岸電子商務發展倡議書》,倡議兩岸業者抓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機遇和傳統産業進軍電商的關鍵時期,積極探索産業發展的方向和模式;拓展兩岸産業融合的深度與廣度、提升兩岸經濟合作的層次;積極推動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推動兩岸産業轉型升級。

  本屆論壇由台灣網、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臺灣今日新聞網共同主辦。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