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論壇議程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中新網]聚焦兩岸電商“淘金”:跨境交易障礙頗多

2013-08-14 1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2010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大陸已經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昨日召開的2013年兩岸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上,工信部資訊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表示,跨境電子商務打開了一個新的網路經濟圈,讓臺灣電商對大陸市場有了更多的是期待與渴望,但發展背後仍面臨著網路自費、安全認證等多方面的問題。

  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內地網上零售總額達1.3萬億元人民幣,網購用戶佔網際網路網民比例的40%,網民平均年購買與發達國家60%-80%的佔有率仍有不小差距。但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表示,大陸的電子商務仍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傳統企業融入網際網路領域就成為大陸網際網路近幾年發展的一大特點。

  大陸的電子商務市場成長速度驚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特別是臺灣業者具有文化、語言、距離等各種優勢,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製造的産品及服務更是情有獨鍾,形勢看好。

  此外,今年6月,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放寬了臺資入股大陸電商企業比例限制,使得臺資擁有更多機會參與大陸市場。未來,兩岸不僅應打通網路經濟,更應將網路與實體經濟彼此聯繫,避免單打獨鬥。

  如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兩岸貿易中的潛力股。但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橫跨兩岸的沒有一個像樣的具有品牌的電子商務平臺。對此,鳳凰網副總裁皺明認為,因為這是初級階段。

  鄒明表示,談論兩岸電子商務的問題不在網上,而在網下,建一個電子商務的平臺,網際網路上分分鐘的事,因為一切的技術手段都是現成的。所以探討兩岸商務包括經貿發展,網際網路這塊不在網上,而在網下。網下什麼問題呢?無非是政策問題,稅收問題,海關問題,金融問題。

  臺灣網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遊士逸也贊同鄒明的話,他表示“兩岸有很好的電商基礎,應該有更多的合作。”他還稱,兩岸有關部門和業界應創造條件,讓臺灣的“線下”和大陸的“線上”儘快通起來。

  不過,工信部資訊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青卻認為,除了政策問題外,跨境電子商務仍面臨著資訊化環境、智慧財産權保護、個人隱私保護等多方面問題。董寶青表示,董寶青繼續稱,“比如關於網路的連通性問題、網路頻寬問題、網路資費問題、網路經營執照問題、網路空間安全認證技術等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我們發展電子商務中所涉及到的跟ICT技術直接相關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致力於去推進和完善的地方。此外,還有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打擊犯罪的問題,保護個人隱私的問題,保護商業機密的問題等等,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全社會去關注、去研究、去完善這些制度環境建設。”

[責任編輯:孟雅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