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交流專題  >  深化經貿合作  >  演講稿  > 正文

賴瑟珍:攜手共伴,開創兩岸旅遊新局

2012-07-29 14:0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29日下午舉行了議題為“深化經貿合作”的專題研討,前臺旅會會長賴瑟珍發表了題為《攜手共伴,開創兩岸旅遊新局》的主題演講。(台灣網 馬迪 攝)   

  台灣網7月29日哈爾濱消息 29日下午,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進行了題為“深化經貿合作”的專題研討。前臺旅會會長賴瑟珍發表了題為《攜手共伴,開創兩岸旅遊新局》的主題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攜手共伴,開創兩岸旅遊新局 

  賴瑟珍 

  前臺旅會會長 

  (2012年7月29日) 

  壹、前言 

  貳、回顧兩岸觀光交流進程 

  一、臺灣民眾赴陸進程 

  二、大陸民眾來臺進程 

  參、兩岸觀光旅遊發展課題 

  一、兩岸旅遊不能將它與其他一般市場的商業機制等同視之 

  二、老人交流,接待方式應有不同 

  三、雙方都有年輕客層比例偏低的問題 

  四、自由行開放效益仍未彰顯 

  五、擴大産業合作,尚未起步 

  肆、攜手跨步向前行~開創新局 

  一、攜手合作:品質提升再進化 

  二、改變客源市場結構,重視不同年齡族群的開拓與接待 

  三、逐步擴大自由行(個人遊)規模,滿足雙方民眾之期待 

  四、配合ECFA簽訂,擴大産業合作 

  五、攜手邁步:讓旅遊成為發揚中華文化及行銷兩岸正面價值的共同平臺 

  伍、結語 

  壹、前言 

  觀光是塊敲門磚,它敲開了兩岸人民的心扉、深化彼此的連結。兩岸民眾由於文化、歷史及語言相通,也因此透過觀光旅遊連結的情感,自然深刻而直接。 

  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各項交流逐步開展,其中又以“觀光旅遊”扮演領頭羊的功能,帶領經貿、農業、文化等各業交流,觀光旅遊所建構的平臺,承載著各行各業的往來並將交流範疇延伸與擴大。個人深信,建立永續、有序的旅遊環境與氛圍,把“觀光産業”影響擴大到相關服務業及變成行銷兩岸正面價值的平臺,則觀光産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這將是兩岸交流不容忽視的區塊。 

  貳、回顧兩岸觀光交流進程 

  兩岸觀光交流事實上是互惠的,在兩岸關係迭有起伏、停滯不前的時候,在相關部門及觀光産業的努力下,“觀光旅遊”一直是兩岸關係的潤滑劑,在增進兩岸互相認識、強化雙方互信與共識上,功不可沒。 

  一、臺灣民眾赴陸進程 

  臺灣于1987年11月2日開放一般民眾可經由第三地赴大陸探親,兩岸關係由單方面探親開始,1992年由“探親”變“旅行”,打破了兩岸隔離狀態,打開了雙方隔閡的大閘。 

  根據中國旅遊網所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1年至2011年底,臺灣民眾總計已有近4,600萬人次去過大陸,平均一年約420萬人次,自2010年起,年赴大陸之臺灣旅客已跨越500萬人次,去(2011)年赴大陸之臺灣旅客達526萬人次,今年1至5月為217萬,較去年同期成長3.22%。 

  回顧發展進程,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點特性: 

  (一)觀光旅遊扮演兩岸交流“領頭羊”的功能: 

  1988年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旅行者僅45萬人次,去(2011)年已達到526萬人次,佔臺灣總人口22%,兩岸貿易總額也從1989年1.4億美元增長至2011年的1,276億美元。兩岸從2000年開始實施的經貿開放措施,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已超過2,458億美元,而根據臺商會統計,臺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自1991年迄2011年已逾1,110億美元,這些投資在大陸經濟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目前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以觀光為目的的比例仍是最高,佔4成7,商務目的則約佔3成6。 

  (二)歷史文化的聯結,讓臺灣旅客深入大陸各地旅遊: 

  臺灣旅客不同於其他地區旅客,臺灣人會從教科書,歷史文化典故中深入大陸的每個角落,除發思古悠情外,也與大陸不同省份各階層、各業別民眾直接互動。在若干接待外籍旅客條件尚不足的地區,都可見到臺灣旅客的遊蹤。隨著近年兩岸直航航班增加,大陸航點也陸續開放二線或三線城市,臺灣旅客至大陸各省份、各城市更為方便,觀光旅遊及其他交流的層面將更為深入,對大陸要將地區性觀光變成支柱性産業有所幫助。 

  (三)臺灣旅客赴大陸重遊率高,顯示臺灣中高年齡民眾對大陸旅遊的喜愛: 

  每年赴大陸數百萬人次中,重遊率高,但就年齡層分析,年輕人比例較少。以臺灣去年(2011)出境旅遊首站為大陸的旅客年齡層分析,60歲以上約佔16%、50至59歲者約佔25%、40至49歲者約佔26%,40歲以上者合計佔6成7,40歲以下年輕世代則約佔3成3,其中30至39歲約佔20%,20至29歲約佔7%,19歲以下約佔6%。 

  (四)大陸中央及各省市旅遊組織非常重視臺灣市場推廣: 

  在大陸海旅會的積極推動下,江蘇省旅遊協會業與臺灣合辦四屆“臺蘇交流燈會”,以燈會友、以文化節慶連結兩岸民眾共度歡慶的心;山東旅遊協會和臺旅會合作,透過影像(攝影)與文字(遊記)來記錄詮釋“我心目中的臺灣、我心目中的山東”活動以及鄉村百分百的活動;浙江省旅遊協會以新景區、獎勵優惠等措施,吸引臺灣旅行業開發赴大陸旅遊新産品。福建、天津的媽祖宗教活動、河南的黃帝祭祖,以及兩岸旅遊展覽等積極作為、在在強化交流力道且越做越好。 

  二、大陸民眾來臺進程 

  2008年國民黨贏回政權,次第把2005年以來歷次國共兩黨協商的共識轉化為行政事實。首先跨出兩岸友善的第一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達成包機直航及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項重要議題協商,突顯出兩岸亟欲把握此“歷史機遇”,改善之前八年冰凍已久的兩岸關係,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在經歷了9次協商之後,終得開花結果。2008年6月臺灣迎接首批踩線團到訪,是時的歡迎晚宴上,我以臺灣旅遊的主人致詞,用“久旱望甘霖”來形容臺灣各界對開放大陸民眾來臺旅遊之期盼,再多的言語都無法形容當時歷史使命達成複雜的思緒與情感上的激動。 

  大陸居民赴臺開放至今已屆滿四年,在海峽兩岸相關主管部門採取積極穩健、循序漸進的政策推動,以及民間旅遊業界共同的努力下,無論在旅遊人數或收入的增長,都締造出空前的佳績。據統計自2008年開放迄今年6月底止,來臺觀光團進團出大陸人士共計398萬3,881人次,外匯收益達新台幣2,000億元。如再包含其他以商務參訪交流等目的來臺者,則達564萬9,431人次,外匯收入達新台幣3,387億元。其中,在自由行部分,于2011年6月28日開放實施,目前大陸試點城市已擴增到9個城市,含北京、上海、廈門、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成都等,截至2012年7月1日統計,大陸已核發通行證為26萬5,200人次,每日平均數715人次,呈穩定成長趨勢。而依據臺灣移民署統計,自開放至2012年6月30日止,計已累計8萬7,812人次來臺自由行,平均每日234人,本(2012)年1至6月平均322人。 

  臺灣是大陸第93個開放大陸居民可以境外遊地區,2011年來臺陸客人數超過178萬人次,距開放僅3年6個月就達到這個成果,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開放迄今已超過20年,但至2011年止,陸客人數尚未達170萬人次,韓國則是歷經12年,陸客人數始突破170 萬人次,印證大陸居民有著溫總理“爬也要爬到阿里山”的情結。臺灣方面因陸客成長為臺灣經濟注入活水。直接受益者除旅行業、旅館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遊樂業、手工藝品業外,如百貨業、娛樂業、農特産品等關聯産業……等,因旅客數增加、住房率提高,消費能力增加等因素,而使業績大幅成長,鳳梨酥、茶葉蛋、茶葉、珊瑚大賣,旅館投資激增,兩岸航線的獲利舒緩了近年油價高漲兩案航空公司的困境。 

  回顧發展進程,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點特性: 

  (一)開放過程,雙方以“循序漸進,穩妥開展”為主軸出發: 

  目前大陸已開放31個省市區計有164家合格組團社承辦來臺旅遊業務;預計未來還要加大開放力道,赴臺遊組團社近期內將再增加。 

  (二)來臺觀光客人次之地區分佈尚稱均勻: 

  根據臺旅會2012年1-6月統計數據顯示,陸客以來自下列地區為主,江蘇省(10.68%)、浙江省(10.18%)、廣東省(8.54%)、山東省(6.24%)、遼寧省(6.04%)、北京市(6.24%)、上海市(5.17%)等主要省市整體運作情形良好,總計開放迄今臺旅會接到了114件投訴,收到710封感謝函,褒大於貶。 

  (三)大陸來臺旅客目前年齡層偏長,不分性別平均年齡為50.70歲: 

  根據臺灣方面統計,今(2012)年1至5月陸客來臺61歲以上佔32.06%,51至60歲佔24.07%,41至50歲佔20.43%,31至40歲佔12.03%,21至30歲佔8.51%,20歲以下佔2.9%。近3年年齡結構均無改變。 

  (四)環島行程佔7成以上: 

  因來一次不容易,因此多安排環島行程飽覽全景,行程以8天常規行程為主,6天次之,特殊路線5~11天不等。這樣的行程安排,不同於其他外籍來臺旅客行程,局限于若干大城市,對於均衡城鄉地區發展甚有幫助,這與臺灣民眾初赴大陸旅遊如出一轍。 

  參、兩岸觀光旅遊發展課題 

  兩岸觀光旅遊交流是雙方民眾對中華文化歷史共同認知所産生的一種磁吸作用,這些交互的文化印證,建構在語言互通、文字相同、血緣相近之中,也傳承再共同探索歷史脈絡,締造美好未來的願景。 

  然而,面對當前兩岸和諧關係大幅提升之際,觀光旅遊交流不諱言仍存在現實上課題亟需解決,也必須注入一些新的思維。 

  一、兩岸旅遊不能將它與其他一般市場的商業機制等同視之: 

  兩岸交流賦予旅遊不一樣的意義與使命,它代表著兩岸民族情感的交流,但目前有些旅行社套用港資旅行社手法,組團社壓低團費、接待社低價搶團、一條龍獨攬模式經營,魔鬼藏在細節購物裏,行程之安排以購物賺佣金為要務,殺雞取卵的作法傷害兩岸人民的情感。臺灣方面雖然做了很多防禦性努力,例如推動合理團費,預先審核行程確保合法運具設施接待,事中派員查核,事後追蹤滿意度,但如果沒有源頭上控管,成效不易彰顯。 

  二、老人交流,接待方式應有不同: 

  兩岸間有著一甲子隔閡中微妙的情感糾結,不論是早期臺灣老兵回大陸探親,或是目前大陸民眾來臺旅遊,年齡層普遍偏高的原因,皆緣于他們人生宿願就是能重踏對岸,一圓人生未盡的夢想。銀發族(夕陽紅)旅遊市場接待方式需與一般團體有所不同。 

  三、雙方都有年輕客層比例偏低的問題: 

  年輕族群創意無限,環境改變接受度高,且傳播速度快,此乃加速兩岸交流與理解重要的渠道,雙方都必須加以重視;有關大陸年輕人來臺,因自由行(個人遊)手續、交流身份、旅遊安全等問題,在兩岸旅遊人流中比例仍顯偏低。 

  四、自由行開放效益仍未彰顯: 

  自由行啟動迄今剛滿1年,歷經雙方預熱及磨合期,已呈成長之勢,未脫離“健康有序、穩定發展”之主軸。然就來臺自由行申辦大陸通行證之人數與實際來臺人數之比較,實際成行人數仍有落差,除雙方顯有更進一步努力之空間外,因人數尚未達預期,其均衡産業效益未見。 

  五、擴大産業合作,尚未起步: 

  現今全球化旅遊業態勢係多層次、多樣化發展,除旅遊本業外,不同産業間的融合發展更顯重要。兩岸觀光旅遊合作仍停留于「服務接待」層次,這將無法因應複雜環境所産生之外部危機與不確定性風險。配合ECFA的簽署,如何優勢互助、互惠互利,此乃兩岸觀光旅遊主管機構與業界亟需面對的課題。 

  旅遊扮演著兩岸關係發展重要的媒介因子,如何更妥善運用,發揮未竟之實質效益,有賴國共兩執政黨重視,建立明確的政策往正向前進,以最大的心力來呵護得來不易的成果,防止破壞,讓它持續扮演提升兩岸關係的活水源頭。 

  肆、攜手跨步向前行~開創新局 

  兩岸旅遊雙向交流規模已經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705萬人次,兩岸互訪1,000萬人次目標應指日可待。展望未來,如何精進“質”的提升,及建構兩岸旅遊永續發展,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確為當務之急。 

  一、攜手合作:品質提升再進化 

  觀光旅遊品質之有效管控從源頭管理、末端查核: 

  兩岸旅遊核心價值在“誠信”,旅遊交易秩序應維護並追求貨價相符,旅客交付組團社團費後,組團社需依貨價相符原則與接待社議定接待費用,接待社則依雙方合約內容履行接待工作,所有這些操作均依市場機制發展,故談品質管控,源頭在組團社方的自律與管理。 

  積極作為應強化合作機制,以陸客來臺品質管控為例:大陸方面應要求組團社旅遊行程及收費透明化,讓旅客于出發前知悉行程內容、旅館級數、車輛品質、餐標及購物點(站數、購物品項),讓大陸民眾了解一分錢一分貨,臺灣方面則要加強末端查核,加強對接待業者規範。建議小兩會共同建立「旅遊品質監管機制」,雙方共同採取行動來遏止下滑的團費價格及旅遊品質。 

  二、改變客源市場結構,重視不同年齡族群的開拓與接待: 

  大陸需加強開拓臺灣年輕族群,爭取年輕人對大陸的了解及好感。最近臺灣媒體報導兩年前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先生前往“921”災區,認識了災區學生,自此開始邀請學生參訪四川,絕大多數師生都是首次登上大陸土地,同時也進行了書法及文化講座的交流,也,因此改變了對大陸神秘且封閉的觀感。 

  而針對3成以上年逾60歲的夕陽紅市場,兩岸旅遊業者鬚髮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重視他們的需求,一償他們的宿願,在醫療、行程、餐飲、住宿上做合宜的安排接待。臺灣方面也需要在行程多樣化,産品之開發多下功夫,鼓勵組團社推出優質行程,多多加強“臺灣一次玩不完”的宣傳。 

  三、逐步擴大陸客來臺自由行(個人遊)規模,滿足雙方民眾之期待: 

  (一)建議大陸開放試點城市持有工作證不在籍之常住居民得在當地申辦“大通證”。 

  (二)建議大陸開放組團社以外可以辦出境遊之旅行社,亦可以代辦個人遊赴臺之證件,以增加辦證通路。 

  (三)建議自由行試點城市應與航點航班同步聯動增加,目前開放自由行試點城市來臺機位一票難求。 

  (四)臺灣方面持續簡化自由行手續,如降低財力證明額度等。 

  四、配合ECFA簽訂,擴大産業合作: 

  建議從增加投資及研擬旅行業兩岸旅遊業務的開放開始,在臺旅會與海旅會歷屆圓桌會議中,邵琪瑋會長談到了在産業交流合作部分,以觀光交流為平臺,深化一二三級産業合作。共同發展主題遊,鼓勵投資二級産業旅遊裝備製造業發展,如遊艇、纜車,利用科技與金融服務之結合提供遊客實時資訊與服務,本人認為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向,但需要透過互訪、觀摩及簽署合作協議,來積極推動。 

  目前兩岸尚未開放互設旅行社,如能逐步開放,例如研擬讓臺灣旅行社在大陸設旅行社專營境內遊及陸客赴臺旅遊業務,臺灣方面則允許大陸旅行社在臺灣專營境內遊及臺灣旅客赴大陸游業務,除有助於對旅遊品質之監管與提升外,亦可引進臺灣旅遊業在管理、經營、服務及異業結合經驗,帶動專業交流。 

  五、攜手邁步讓觀光旅遊成為發揚中華文化及行銷兩岸正面價值的共同平臺: 

  中華文化勤儉、好客、敬業、進取,在兩岸皆能體現,雖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臺灣人民的親切熱忱,與大陸民眾的豪爽真誠,透過觀光旅遊交流確能將彼此的心給拉近。又如大陸近年在物種及地景保育(蘇北麋鹿保育區、九寨溝等)、濕地生態(丹頂鶴保育)、水資源永續(雲南洱海)、古城鎮活化、沙漠變綠洲、航太科技等具正面價值的建設發展思維,可透過觀光旅遊産品規劃,破除臺灣民眾偏見,更進一步了解大陸的積極性發展。相對的,臺灣在軟實力的建構,如文化創意、流行音樂、休閒農漁業、綠色觀光、節能減碳自行車環境的打造等有長足進步,如同廣州《新週刊》總主筆肖鋒所論述的:在臺灣找中國,你能感悟到一種久違了的溫馨。就讓觀光旅游來傳遞行銷兩岸的正面價值,加深雙方對彼此間的了解。 

  伍、結語 

  39年前“觀光是通往世界和平的護照”,點燃了個人對觀光産業的熱誠,在公職生涯中,最欣喜的莫過於參與陸客來臺協商及見證兩岸人民從單向到雙嚮往來的歷史新頁,實踐了人生的理想。 

  記得為了迎接大陸旅客的到來,臺灣各機關單位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個人在第一次針對導遊人員如何接待陸客的特別訓練中,特別提出“三心二意”-“愛心、用心、恒心”及“善意、誠意”的服務理念,導遊的工作是帶給別人快樂的工作,雖然辛苦,但應做出自我價值並得到他人的尊敬。同時要大家將心比心,看到年長旅客有如自己父母,希望別人如何對待您的父母,就請您將心比心的接待,同時;也能以接待親人的態度,對大陸旅客介紹臺灣的好與美。 

  臺灣居民赴大陸旅遊已邁進第26個年頭,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才邁入第5個年頭,要特別感謝大陸海旅會、各地區旅遊部門、國臺辦、公安境管等相關單位的支援,短短4年臺灣成為大陸出境旅遊的亮點。未來期盼透過國共兩黨的溝通渠道,各相關部門民間業者攜手合作,讓老樹又生新枝,幼苗壯大,讓旅遊成為兩岸和平的護照,行銷正面價值的平臺,開創兩岸旅遊的新局。 

[責任編輯:劉承思]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