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七旬臺胞堅持手作古早味 “亞歌爺爺”的芋圓出圈“山城”

2023-03-13 08: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重慶3月12日電 題:七旬臺胞堅持手作古早味 “亞歌爺爺”的芋圓出圈“山城”

  中新網記者  鐘旖

  憑著一份手作芋圓的手藝,來自臺灣臺北的鄭奕耀老人用20年時間,在山城重慶以“亞歌芋圓”品牌圈粉了一批粉絲。

  在社交媒體上,網友親切地稱他為“亞歌爺爺”,軟糯Q彈的大塊芋圓燒仙草作為招牌飲品常引民眾排起長龍。“最多時,一天賣出1600多杯。”71歲的鄭奕耀12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説,他正在註冊“亞歌的傳承”商標,讓這一充滿臺灣古早味的品牌技術既幫助更多年輕人創業,也傳承美食文化。

  鄭奕耀從小在阿里山長大,壯年時走南闖北,自20世紀80年代起“大陸幾乎走了個遍”。2002年,鍾情于重慶人的耿直、熱情,他成為一名“重慶女婿”。

  “我從小是看著爸爸做粉圓長大的。滿滿一大碗粉圓加一大勺白糖,我捧著碗咕嚕咕嚕就吃完了。”流連于記憶中鄉愁的味道,鄭奕耀遵照父親“一定堅持手作”的囑咐,專心經營獨具臺灣特色的飲品小吃,開啟大陸創業之旅。

  守著一間14平方米的小店,鄭奕耀不斷跟著消費趨勢調整銷售模式。大鍋燉煮的熱燒仙草大家不接受,就分杯擺放在保鮮櫃裏。小小粒的芋圓吃起不過癮,就顛覆性地做成大塊橢圓狀,“沒想到陰差陽錯,芋圓成了市場獨一份的主打産品”。

  “做美食很講究,捶打20下還是30下味道都不一樣,不能偷懶。”儘管已年過七旬,鄭奕耀仍堅持每天花費七八小時,手工製作燒仙草原料,用拳頭將粉團敲成充滿糯性的芋圓,往往需要數千次的用力。記者注意到,他的右手中指骨節已突出變形。面對“是否感到辛苦”的疑問,鄭奕耀樂觀地回答:“品質一定要擺在第一位。忙碌可以讓自己活動筋骨、身體結實。”

  2018年,突然涌入的自媒體讓鄭奕耀的手作芋圓“火”出圈,五湖四海的網民爭相“打卡”,店內銷量從日均百杯躍升至千杯。儘管意外走紅令人措手不及,但對“一輩子做甜品”的鄭奕耀來説,求變創新與匠心傳承才是其最為看重的。

  近年,他嘗試用紫薯、臺灣金山香芋、西蘭花等開發出雙色芋圓、三色芋圓;因兒子接過衣缽在臺灣也從事餐飲,小小的店面就成了臺灣美食的風向標。芋圓丸、棺材板、愛玉鮮果撈……鄭奕耀説,其本心就是把臺灣特産帶來大陸,增進兩岸交流了解。只要有人説“想吃”,他就會根據流行引進學習。

  “一門手藝、一門技術若需要傳承,最重要的是用心。”鄭奕耀認為,好的技術不能藏著掖著,行業永續發展需要業界共同維護。面對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學徒,他基本來者不拒,更期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個學生徒弟,深夜打出租過來,捧著剛做的芋圓讓我品嘗,我感到很欣慰。”鄭奕耀回憶説。

  “在大陸的生活雖然很忙,但是很開心。”鄭奕耀透露,新春伊始,自己又新開了幾家門店。他正鼓勵兒子抓住機會“登陸”發展,以美食“架橋”,齊心傳播臺灣古早味。(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