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話融合)臺青殷伊玲的文創時光:讓中華文化寶藏走進萬千百姓家
中新社南京2月21日電 題:臺青殷伊玲的文創時光:讓中華文化寶藏走進萬千百姓家
中新社記者 楊顏慈
在南京市首屈一指的綜合購物中心德基廣場內,一間古樸的木柵文創小屋在國際大牌和潮牌的商鋪中格外搶眼。以《金陵圖》為創意源泉打造的文創産品佈滿店舖,吸引往來行人駐足。在小屋中將古老與現代聯繫起來的“操盤手”,是已在大陸紮根十餘年的“70後”臺青殷伊玲。
由於從小對創意及歷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殷伊玲大學畢業後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從事文博數字化工作。隨著臺青登“陸”熱,殷伊玲在大陸多個城市輾轉後,選擇南京定居。如今,殷伊玲從文博場館跨界頂流商場,成為德基文創研發中心執行長。
殷伊玲表示,臺灣的文創産業發展得很好,大陸則有著廣闊的文創市場。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給兩岸文創留下了豐富的素材。“無論是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還是典藏文物及歷史故事等,厚重的歷史為文創提供了素材寶庫。”
從臺北到南京,從文博到文創,讓殷伊玲産生了一個想法——將兩岸的美好事物聯結起來,讓文物不僅是隔著玻璃的稀世珍品,也能“活起來”走進萬千百姓家。
《金陵圖》是描繪宋代南京城市風貌的清代宮廷寫實風俗畫長卷,現有三版存世。其中兩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後一版存于德基美術館。殷伊玲團隊目前的主要工作,正是圍繞《金陵圖》進行文創開發:趣致的玉兔焚香爐、《金陵圖》拼圖、卷軸式書籤、金陵四季杯具……殷伊玲期望文創産品能兼具工藝美學、文化底蘊和實際功能。在團隊的努力下,其中不少已成為爆款産品。
在大陸生活了十餘年的殷伊玲,如今將南京稱為“故里”。這裡的美景、歷史給了她更多的創作靈感和堅守的理由。
“我嗅過春天雞鳴寺的櫻花,撫過夏時玄武湖的碧水,賞過秋季棲霞山的楓葉,更愛冬日秦淮河畔的飛雪。”四季更疊、歲月如詩,殷伊玲認為,在大陸多年,時間改不了的是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展品中的四季流沙杯墊,靈感就來自於她在南京的所見所感。
2023年,殷伊玲最大的期望就是兩岸《金陵圖》能一併展陳。“分藏于大陸和臺灣的《富春山居圖》合璧曾轟動一時。我期許,在2023年,《金陵圖》三版作品能夠合體展覽。”
殷伊玲説,兩岸同根同源,歷史文化可以令兩岸民眾在心靈上同頻共振。三版作品若能實現合體,對兩岸文化交流將有非凡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