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青年話兩岸職場:狼性與小確幸,差異不斷趨同

2023-02-21 16:0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來到大陸,他們見證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結識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熱情和溫暖。他們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播者”。兩岸青年聲音,你我共同傾聽。中國新聞網特別推出《青聽 兩岸》融媒體欄目,共同記錄兩岸青年的真實聲音。

  中新網2月21日電 (馬壯 陳文韜)兩岸職場文化和環境有什麼異同?大陸年輕人“狼性”更足?三位臺灣青年日前做客中國新聞網《青聽兩岸》欄目,以親身經歷講述他們對大陸職場的觀察。

  沈傑,北京一家律所的合夥人律師,自幼隨父來大陸生活、讀書和工作的他,在大陸已經21年。在他看來,隨著大陸市場的擴張和開放,對律師的需求量大增,雖然競爭大,但大陸市場非常好、非常有發展前景。

  同樣看好大陸廣闊機遇的,還有在北京一家金融公司擔任投資總監的林宜賢。在大陸工作10年的他,從其行業數據分析觀察到很多機會正在或已經慢慢轉移到大陸。

  而對從小有在大陸上學經歷、目前在一家環保公司就業的丁翊凱來説,對大陸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大陸的某種強大吸引力讓在臺灣讀完本科和碩士後的他,選擇一畢業就“回到”大陸工作。

  隨著兩岸融合發展的不斷深入,像沈傑、林宜賢、丁翊凱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選擇了大陸更大的發展天地。但在他們眼中,兩岸職場的文化和環境也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丁翊凱看來,像自己這一代年輕人,不管在臺灣還是在大陸,更有責任感,更有契約精神。“但區別在於,在臺灣的年輕人更多的是想要進入一些大廠,或是考到公務員,只要能夠過得好,並不是特別地想要自己去創業。”

  沈傑則將兩岸職場人的明顯不同歸因于土壤的差異,“我們都會講大陸年輕人的‘狼’性更足,我覺得是有的。”

  在沈傑看來,相比臺灣而言,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迅速發展背景下,大陸的年輕人看定一個目標就會奮不顧身朝著目標前進。

  林宜賢則從很多大陸年輕人,尤其是90 後、00 後的眼神中看到一種自信,“他們不會趨於滿足小的市場,在創業過程中更想將自己做大。這樣的自信,在臺灣的年輕人或是創業者身上比較少會看到。”

  同時,他也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在大陸的職場環境裏,做事情會更重視宏觀的思考。而在臺灣的職場裏,可能會更重視細節的執行。這個差異在林宜賢看來是由於大陸的市場環境較大、商業環境迭代更快造成的。他解釋説,從市場體量看,在臺灣能拿到的項目是有限的、商機也是有限的,所以必須把每一項打磨得比較好才有競爭力。

  而在丁翊凱的觀察裏,由於兩岸彼此市場規模的不同,導致經營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他認為,大陸的創業者更注重市場份額的佔有,而臺灣的創業者更傾向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主,並把所擅長的領域作為出發點,更注重口碑的樹立。

  “在大陸,很多人會選擇是先做大,再做好;而在臺灣,大家會想先做好,再去做大。這也可能跟大家所謂的‘狼性’和‘小確幸’有一點點關係。”丁翊凱説。

  儘管在臺青眼中,兩岸職場環境有著諸多的不同,不過林宜賢也特別強調,兩岸的職場文化或是職場的參與者可能在慢慢地趨同。“過去大家都説臺灣的年輕人比較喜歡過‘小確幸’的生活,我其實看很多大陸的年輕人也在追求這樣的生活。比如我們過去在臺灣,下午可能會想喝個下午茶,現在大陸從南到北,各種類似的産物也比比皆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