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梅王”講述兩岸情緣:植梅于土 更要植梅於心
中新社湖州2月19日電 題:“臺灣梅王”講述兩岸情緣:植梅于土 更要植梅於心
作者 施紫楠
初見臺灣梅花協會副會長、苗栗縣“鬍鬚梅園”園主李錦昌,方面大臉,蓄著花白絡腮鬍,不負“鬍鬚李”之名。
今年84歲的李錦昌,在臺灣省苗栗縣創辦梅園40餘年,被譽為“臺灣梅王”。當地人親切稱他為“鬍鬚李”,梅園也因而得名“鬍鬚梅園”。
19日,第十八屆中國梅花蠟梅展覽會期間,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東方梅園內,李錦昌與3年未見的老友煮酒賞梅。他説:“與摯友多年不見,不但毫無隔閡,反而更顯親近。”
説起植梅,李錦昌稱與國畫大師張大千有些淵源。
“苗栗被譽為臺灣的‘世外桃源’,據説張大千有次慕名而來卻尋梅未果。聽説這件事後,我就投身植梅事業。”此後數十年,李錦昌癡情于種植梅花,走南闖北尋覓優良品種。
如今,李錦昌已相繼培植出40多個梅花品種,各種梅樹2000多株。“鬍鬚梅園”也成為苗栗的賞梅勝地。
李錦昌説,梅花不僅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改變了他的性格。植梅過程中,他學會了堅強和謙虛。
“俗話説‘梅開五福’,梅花不僅花色美麗,而且有很強的生命力,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李錦昌幼時家中貧苦,為了生存幹過不少苦力,他説,“看到梅花在寒冬凜然綻放,我對生活的態度由此改觀”。
李錦昌愛梅,更樂於推廣梅花,弘揚“梅花精神”。他除了在“鬍鬚梅園”接待來自大陸的梅友外,還遠赴大陸各地廣植梅花,廣西、湖北、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都有他的足跡。
每到一地,李錦昌都能交上三兩摯友,傳授植梅技術時也常把一句話挂在嘴邊,“植梅,不僅要植梅于土,更要植梅於心”。
“做人要像梅花一樣,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要學習梅花堅韌不拔、高潔獨立的品格,弘揚崇清尚潔的中華傳統美德。”李錦昌説,梅花不懼嚴寒、傲然挺立,體現了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精神。
李錦昌與長興東方梅園董事長吳曉紅結緣,也正始於後者身上的“梅花精神”。
“當時聽説吳董救下了萬棵被淘汰的青梅老樹,曆盡萬難最終把‘果梅’嫁接成觀賞‘紅梅’,了不起。”在李錦昌看來,吳曉紅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是“梅花精神”的最佳體現。
10餘年來,李錦昌來到長興不下10次,與吳曉紅探討植梅技巧與心得。他盤算著將“鬍鬚梅園”轉讓,最放心不下其中幾株老梅樹,希望能將其遷移大陸,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生長。
“我希望能把代表中華民族的‘梅花精神’常植于每位同胞心中,以梅文化為紐帶,將兩岸骨肉情誼聯結在一起,為梅花事業、兩岸交流牽線搭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李錦昌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