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海相融——臺青在重慶的奇幻人生

2019年05月21日 09:0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重慶5月20日電(記者趙丹平 石龍洪 趙宇飛)從海島到山城,從陌生到熟悉,從探路摸索到結婚生子、紮根逐夢……一群來自寶島臺灣的年輕人跨海越山,在重慶開啟人生的奇幻之旅。

  山城重慶是大陸中西部重要城市,近年發展尤為快速。重重山巒之上,建築高低錯落、富有層次,長江和嘉陵江兩江交匯,穿城而過,山水環繞,形成獨特的城市風光,近年來更成為遊客打卡的“網紅”城市。

  燈火璀璨的洪崖洞、穿樓而過的輕軌、橫亙江面的一座座大橋、盤旋而上的立體交通……這些獨特的景觀,看在臺青謝元逵眼裏,既有豐厚的傳統底蘊,又極具現代感,魅力與魔力兼備,讓人一眼就喜歡,就忘不掉。

  重慶人好吃麻辣、重油重鹽,飲食習慣與臺灣的清淡風大不同;加之重慶霧多、晴天少,氣候與島內差別也大。多位臺青直言,剛開始頗不適應。

  李天琪2006年隨丈夫來到重慶,起初飲食很不習慣,可如今,一回臺灣就會想念重慶味道。重慶火鍋辛香濃郁、麻辣翻騰,那感覺讓她很過癮。她説,這就是重慶獨特的氛圍和生活方式,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愛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重慶是一座有性格的城市。山的堅定,水的柔韌,孕育了豪爽、頑強、敢打敢拼的重慶人。

  “重慶人比較直性子,有什麼説什麼,和臺灣有點不一樣,蠻吸引我的。”來自臺灣的青年設計師鐘秉傑説,與重慶人交往多了,會發現他們做事直截了當、不拖泥帶水,效率很高。

  重慶人的熱情好客,讓臺青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重慶人的激情和魄力,也激勵他們更努力在這個城市打拼。

  來重慶之前,華啟洋曾在臺灣做過小學音樂教師,工作還算穩定、安逸,但卻少了些激情。2007年,他到四川音樂學院深造,就讀古典吉他專業研究生。

  “重慶是一座親切熱情的城市,慢慢就喜歡上了。”畢業後,華啟洋看準重慶的音樂教育市場,創立了“舞弦兒童吉他樂團”,開辦兒童古典吉他教育培訓班。

  回想創業初期的艱難,華啟洋頗有些感慨。培訓班就設在他租住的那間樓房底層小屋,廣告打出去,他整日在屋內獨自彈唱,坐等學生到府。為了擴大影響,他也去公共場所辦唱演。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終於打開了重慶的市場。如今,他的培訓班有170多名學員,協辦過多場大型演藝活動。

  “延續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還幫助孩子們得到藝術熏陶,我感到很欣慰。”如今,事業有成的華啟洋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大陸籍的妻子與他相知相伴,全家人在重慶紮下了根。

  過去,臺灣青年登陸就業創業,多以沿海城市為主。隨著中西部發展提速,臺企、臺商加快“西進”步伐,越來越多臺青將目光投到中西部,重慶是重要一站。

  “這裡是大陸中西部對外開放前沿,不僅擁有自貿區、免稅港,還是‘渝新歐’鐵路的起始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年輕人在這裡能夠獲得與全球同步接軌的視野和機遇。”在謝元逵看來,重慶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多重政策疊加效應,未來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且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生態好環境宜居,適合年輕人前來發展。許多在重慶打拼的臺灣青年,都與謝元逵看法相同。

  畢業于臺大法律系的謝元逵,2013年來到重慶,最初的創業項目是臺灣人最熟悉的街飲店。怎奈好吃麻辣的重慶人對甜品飲料並不熱衷,加上成本控制、選址不佳等因素,謝元逵首次重慶創業,“賠了!”。

  痛定思痛,謝元逵悟出,創業失敗的原因是對這座城市了解不夠,對市場差異理解不深。謝元逵不服輸,大不了從頭再來。他發現,重慶這些年正著力打造旅遊城市,臺灣的文創理念很受歡迎。看準這個商機,他和幾位設計師朋友成立了裝飾設計公司,除協助當地舉辦文創活動,還運用臺灣經驗幫助當地推進城市轉型、社區改造,打造別具一格的城市風貌。

  幾年過去,謝元逵逐步適應了大陸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節奏,“大陸城市發展飛速,機會多,競爭也激烈,若有意留下長期發展,一定要想方設法融入這裡。”

  與那些大學畢業後來重慶打拼的臺灣青年不同,邱偉宸1991年就隨父親從臺灣回到故鄉重慶,在這裡念高中、讀大學。20多年來,他感受到了重慶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臺胞在大陸生活工作越來越便利。現在,能説一口地道重慶話的邱偉宸,打心眼裏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重慶人。

  對於臺青而言,選擇一個城市、喜歡一個城市,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這個城市能觸發他們對夢想的追逐。近年來,重慶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鼓勵臺灣青年創業就業的系列措施陸續出臺,設立重慶(大渡口)臺灣中小企業産業園等舉措對臺青的磁吸效應越來越強。據不完全統計,如今活躍在重慶的臺青有上千人,其中包括不少來自餐飲、文創、設計、科技等領域、行業的創業者。

  在熱情如火的重慶,面對“看得見”的市場和舞臺,許多臺青工作很繁忙。“這樣我的成長才會突飛猛進。我在重慶一年,勝過在臺灣兩年。”來自高雄的鐘秉傑説。

  臺青卓威廷是一名設計師,曾留學歐洲。當初他決定落腳妻子的故鄉重慶時,對這裡還一無所知,以為是一個很封閉的地方。來了之後才發現,重慶其實非常開放與包容。

  這些年,卓威廷發揮自己在設計、文創方面的專長,幫助偏遠山區深入挖掘文化資源、開發旅遊資源,讓更多遊客了解重慶,提升了産品附加值,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更多收入。

  看到一個個設計成果相繼出爐,卓威廷頗有成就感。他説,在重慶這個城市,人的視野可以很寬,發展空間也非常大,這裡的年輕人拼勁和使命感強,敢於追逐夢想。兩岸年輕人在交流合作中更加了解彼此,這對兩岸的未來很重要。

  山海交融,兩岸間來來往往,早已不分你我。李天琪説,以前在重慶會想念臺灣的人和事,現在一回臺灣又會想念重慶的點點滴滴。兩種鄉愁交織在一起,多了一個故鄉,多了一份牽掛。

  從喜歡、融入到奮鬥築夢,這是許多臺青在大陸發展的“三部曲”。在重慶這個充滿“魔性”、激發想像的城市,來自臺灣的青年,正在創造更多的可能、打造全新的生活。(參與采寫:劉恩黎、伍鯤鵬)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