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臺辦2020年12月30日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

2020-12-30 13: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答記者提問。(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2月30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30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本次新聞發佈會由國臺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主持。以下為發佈會全文實錄:

  朱鳳蓮:今天是2020年的倒數第2天,還有1天我們就要迎接新的一年。歲末年終是總結回顧、展望規劃的時候。今天我們先向大家報告總結2020年兩岸關係進展,並且展望2021年兩岸關係發展。

  2020年,是對臺工作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臺海局勢複雜嚴峻,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應變求變、克難前行,推動對臺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我們針對島內“臺獨”分裂活動和某些外部勢力大打“臺灣牌”,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重挫“臺獨”勢力囂張氣焰,遏制外部勢力干涉,有力維護臺海形勢總體穩定,服務了黨和國家事業全局。

  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與臺灣同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高度重視和維護臺灣同胞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採取一系列措施幫助臺胞臺企做好疫情防控,協助臺商臺企復工復産。廣大臺胞臺企以各種方式奉獻愛心,傳遞溫情,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彰顯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我們堅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兩岸同胞排憂解難、謀利造福。在持續推動“31條措施”、“26條措施”落實落細基礎上,又出臺幫助臺企復工復産的“11條措施”,舉辦臺商參與新基建政策説明會和“臺資企業拓內銷”系列活動。我們出臺臺灣教師聘任、管理辦法,為臺灣教師來大陸任教創造良好條件。我們積極推動兩岸應通盡通、閩臺融合發展以及福建沿海地區同金門、馬祖“小四通”工作。積極開展臺胞權益保護工作。這些政策和舉措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親望親好、一家人幫一家人的生動寫照。

  我們和臺灣同胞攜手同心、克難前行,保持了兩岸交流合作勢頭。儘管受疫情影響和島內人為阻撓、限制,兩岸經貿往來持續增長,大陸臺企生産經營總體穩定,部分企業業績顯著增長。臺商臺企持續看重大陸發展機遇,對大陸市場前景和紮根大陸發展充滿信心。2020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達2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我們創新形式,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辦第十二屆海峽論壇、2020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兩岸中山論壇、第三屆兩岸青年發展論壇等500多項交流活動,臺灣同胞積極響應。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阻擋。

  2021年是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努力為臺胞臺企參與民族復興進程創造更大空間和更多機遇,團結兩岸同胞攜手共同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下面我們開始提問。

  新華社記者:剛才您提到,儘管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民進黨當局人為的干擾,但是兩岸經貿往來仍然持續增長。能否請您介紹一下2020年兩岸在經濟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進展情況,以及對2021年的展望。謝謝。

  朱鳳蓮: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影響和國際形勢深刻變化,我們堅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兩岸同胞排憂解難,謀利造福。

  我們積極幫助臺商臺企應享盡享各地區各部門出臺的助企紓困政策,出臺“11條措施”並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

  我們積極協助臺商臺企拓展大陸內需市場,舉辦“臺資企業拓內銷”線上推介對接系列活動,協助臺企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用好“臺商走電商”、跨境電商等平臺。

  我們積極為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鋪路搭橋,指導山東、北京等10多個省區市以線下線上結合方式舉辦涉臺經貿交流活動。

  我們為臺商臺企提供更多投資機會,加強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建設,在江西新設兩岸産業合作區。

  我們支援臺灣青年在大陸實習就業創業,指導各地區各部門舉辦一系列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活動,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建設。

  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兩岸經貿往來總體穩中有進。1至11月,兩岸貿易額2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大陸對臺出口53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自臺進口18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大陸臺企生産經營總體穩定,部分臺企持續增資擴産,8家大陸臺企在A股成功上市。臺商投資出現大項目多、科技含量提高的積極變化,兩岸産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固。

  以上情況充分説明兩點:第一,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利益需求,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是偶發事件和人為干擾所阻擋不了的。第二,今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的貢獻、兩岸産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事實證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機遇、在大陸臺胞臺企的發展,有力拉動島內經濟發展,增進了臺灣同胞福祉。兩岸同胞加強合作,臺灣經濟才能有更好前景,臺灣同胞才能更多獲益受惠。

  2021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十四五”規劃部署,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持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廣大臺胞臺企把握新機遇,取得新成就。我們將支援臺胞臺企拓展內需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幫助臺胞臺企抓住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帶來的機遇。我們將支援臺胞臺企融入大陸高品質發展,加快轉型升級,與大陸企業深化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成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兩岸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日前在南京舉行,今年創業孵化器聯盟的組建給兩岸青年創業注入了新的動力。請問發言人明年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將有哪些利好?

  朱鳳蓮:12月17日,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活動期間,寧臺服務業合作促進中心和南京伊諾光點創夢基地聯合發起成立了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聯盟,旨在建立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合作平臺,探索合作發展新路徑、新模式。

  臺灣青年期望在大陸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大陸有關方面積極回應,提供政策扶持,打造良好環境,著力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十四五”時期是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起步期,也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大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將為臺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簽署實施,也將為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我們希望廣大青年朋友積極抓住機遇,在大陸實現更多更好發展。

  人民日報記者:據臺灣方面統計,2019年有39.5萬人赴大陸工作,請發言人介紹一下臺灣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取得的相關成果,以及2021年臺灣青年在大陸發展會有哪些新的機遇?謝謝。

  朱鳳蓮:近年來,我們陸續出臺“31條措施”“26條措施”“11條措施”等系列政策舉措,設立7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推出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推動363所高等院校面向臺灣學生招生,為臺灣青年來大陸交流、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和民進黨當局刻意阻撓,臺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面臨一些困難,但沒能阻擋兩岸青年朋友走近走親的步伐。廣大臺灣青年積極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參與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在高等教育、城鄉基層治理、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技服務、文化事業等諸多領域展示了才華和抱負。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臺灣青年一代不是草莓族,是愛拼族。

  我們可以看到,在抗擊疫情中,臺灣青年和大陸青年並肩戰鬥,有的衝在救治病患第一線,有的下到社區防疫最前沿,有的創作《與你同在》、《媽祖》、《加油!武漢》等歌曲,充分展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命運與共的擔當和情懷。

  在福建,已經有66個臺灣建築師團隊、200多位臺灣青年參與當地鄉建鄉創事業,服務30個縣112個美麗鄉村項目;97名臺胞受聘為科技特派員,涉及機械、生物技術、農業、環境工程、文化旅遊等,在上百個鄉鎮村開展創業和技術服務。

  在廣東,依託“1+2+3+11+n”社會化運營管理模式,實現資源整合、互聯互動、業務協同,為臺灣青年在廣州創新創業、實習就業、居住生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不少臺青參與直播帶貨行業,為企業對接MCN機構和直播主播,提供新零售方案,受到臺商臺企的歡迎。

  一位在漳州深耕機械産業多年的臺青説,“大陸內需市場足夠強勁,每年都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只要你肯做,就有很多機會。”他這句話反映了在大陸臺青的心聲。希望更多臺灣青年朋友不被島內別有用心之人製造的仇恨、歧視遮住雙眼、錯失良機,而是看清形勢、抓住機遇,來大陸追求夢想,在兩岸融合發展大潮中獲得更大更好的發展。

  福建廈門衛視記者:我們知道2020年對於兩岸交流來説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想請您介紹一下今年兩岸人員往來以及各領域交流情況是怎樣的?對於2021年的兩岸交流有怎樣的規劃?

  朱鳳蓮:就像你提到的,2020年,兩岸交流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對臺工作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繼續落實落細“31條措施”、“26條措施”,不斷完善臺胞同等待遇政策,同時創新工作方法,以視頻連線、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了500多場“雲交流”活動。指導各地臺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臺工作,在大陸確診的5名臺胞得到及時救治,在大陸就讀臺生無一人感染。精心籌辦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紀念臺灣光復75週年學術研討會和主題展覽等一系列重大涉臺活動。在各地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兩岸各領域交流不停、亮點不斷。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臺胞成為線下交流的主要參與群體,自媒體和社交、娛樂軟體在兩岸青年群體中得到更廣泛運用,與傳統形式的交流活動相比,一些線上交流活動的傳播面和知曉度更高。

  要指出的是,雖然我們克服了很大困難,但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仍處於極不正常的狀態。人為設置的障礙比新冠疫情影響更大。民進黨當局從2月至今一直單方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關閉金門、馬祖與福建的“小三通”,大面積取消兩岸直航航點,嚴重影響了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也給臺灣同胞往返兩岸平添許多困難和障礙。

  2021年,我們將努力排除干擾,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交流。積極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向前發展。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日前臺灣立法機構修訂通過所謂“民法”部分條文,將民事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遊錫堃表示這是為接下來所謂的“修憲工程”拉開序幕。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堅決反對臺灣任何勢力“修憲謀獨”,包括通過“修法”為謀“獨”打開方便大門。希望廣大臺灣同胞保持高度警惕,以實際行動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有效預防災難性後果的發生。

  台灣網記者:臺個別綠營政客和媒體日前聲稱,駐金門臺陸軍訂閱的《金門時報》引用了台灣網、中青網等大陸媒體報道內容,會成為所謂大陸“滲透”的破口,是在“幫大陸搞大外宣”,請問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島內個別“臺獨”政客和持特定立場媒體頻頻誣衊大陸對臺進行所謂“統戰”“滲透”、製造話題,挑動兩岸敵意和對立。這種為了謀私利的博眼球操作,已經突破道德底線。

  相關報道提到的兩個網站,在這裡我想和大家介紹一下。台灣網是一個立足於讓臺灣民眾了解大陸、讓大陸民眾了解臺灣的網站。中青網是目前大陸最大的服務青少年群體的網站,體現青年溫度、青春靚度。我們希望廣大臺灣民眾能夠通過這兩個網站以及更多的大陸媒體,更廣泛深入地了解大陸社會經濟發展,從更多角度、更深層次了解大陸同胞的生活。

  福建東南衛視記者:近日,民進黨舉行“經濟安全座談會”,其中調整臺灣産業對大陸的依賴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充分表明,臺灣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臺灣的安全、安定同樣離不開大陸。兩岸經貿合作有助於發揮互補優勢、實現互利共贏,也有助於拉動島內經濟發展、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民進黨當局向來以意識形態施政,戴著“有色眼鏡”阻撓和限制兩岸經貿合作,這種自外于全球最具潛力大市場的想法和做法,就好比是揪著自己的頭髮想離開地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徒勞的。

  深圳衛視記者:臺立法機構日前不顧民意反對,強行通過包含進口含萊劑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的9項行政命令,請問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我們看到,島內多數民眾從一開始就反對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不能接受以健康為代價進口有問題隱患的農畜産品。正如臺灣輿論所指出的那樣,民進黨在上臺之前強烈反對進口“萊牛”,而在上臺之後卻專斷開放進口“萊豬”,這是典型的“發夾彎”。説明民進黨關注的只是一黨之私,並不真正關心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

  根據《食品安全法》等規定,大陸不允許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牛肉以及製品。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不符合要求的肉製品流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記者:延續剛才美臺關係的話題。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份包含涉臺內容的“2021財年綜合撥款法案”。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

  朱鳳蓮: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無權干涉。我們堅決反對美方通過包含涉臺內容的法案。民進黨當局甘當棋子、企圖“倚美謀獨”,註定失敗。

  香港中評社記者:大陸航空公司要求旅客自臺進入大陸所持的核酸檢測報告不得出現“武漢肺炎”字樣,否則將被視為無效。請問對民進黨當局至今仍然使用這一污名化的名稱有何評論。

  朱鳳蓮:早在今年2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就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病毒的名稱不能帶有地域、動物、個人或某一個群體的名稱。民進黨當局無視世衛組織的正式命名以及關於疾病、病毒的命名規範,蓄意使用污名化稱謂,用心卑劣。我們一直堅決反對。

  人民政協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大陸可能制定《國家統一法》的話題,受到兩岸媒體關注。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必然實現。我們將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我們都知道昆山是臺商投資大陸最早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江蘇昆山日前舉辦了昆臺融合發展30週年座談會,《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實驗區條例》將於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請問發言人,《條例》出臺之後,昆山在深化昆臺融合發展方面將有哪些先行先試的舉措?將發揮哪些新標桿作用?謝謝。

  朱鳳蓮:自1990年10月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昆山以來,昆山已累計批准臺資項目5300多個,近10萬台商臺胞在昆山安居樂業。昆山全市生産總值的30%、工業總産值的50%、利用外資的60%、進出口總額的70%以上,都來自臺企的貢獻,昆山已成為大陸臺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2013年2月,國務院批復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把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範圍擴大至昆山全市。

  12月25日,昆臺融合發展30週年座談會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辦。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等兩岸相關人士出席。劉結一主任在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昆山與臺商臺胞攜手拼搏,走出一條具有昆山特色的昆臺融合之路,成為兩岸同胞攜手把兩岸融合發展道路走寬走實的縮影。這一成功實踐昭示了經濟合作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堅實基礎,民心所向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不竭動力,制度安排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保障,共建共用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根本追求。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條例》于明年1月1日施行。《條例》將為昆山試驗區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改革開放,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更有力的法治支撐。我們將一如既往支援昆山試驗區,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進行更多有益探索,作出更大貢獻。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春節將至,臺商返臺有關包機安排是否有最新消息?謝謝。

  朱鳳蓮: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臺商臺胞都希望能夠順順利利返鄉過節、闔家團圓。對他們的心願,我們感同身受、高度重視。我們將統籌考慮疫情防控和臺胞返鄉需求,盡最大努力為臺商臺胞返鄉過年提供積極保障。但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臺灣方面的配合。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臺灣2020代表字評選結果日前在臺北揭曉。疫情的“疫”字以三分之一票數當選臺灣2020年度代表漢字,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回顧一下,從2016年的“苦”,2017年的“茫”,2018年的“翻”,2019年的“亂”,到2020年的“疫”,連續5年都是表達負面情緒的字當選臺灣年度代表字,這説明瞭什麼問題呢?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灣民眾對島內現狀的不滿和對兩岸關係前景的擔憂?我們看到島內媒體已有很多解讀,也希望民進黨當局認真反思。

  中新社記者:臺灣文化主管部門近日表示要開始加強對大陸出版品的審查。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我們注意到了有關的報道。你提到的有關措施一旦實施,受影響最大的其實是臺灣出版業界和臺灣民眾。

  兩岸出版交流在兩岸文化交流中起步較早,而且成效比較顯著。近年來,在兩岸出版界和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兩岸出版交流從間接到直接,從單向到雙向,從一般性交流到實質性合作,從版權貿易、合作出版到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取得了積極進展,讓兩岸民眾享受到更多文化盛宴。民進黨當局不順應民心多做一些有利於兩岸民眾交流的好事,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設置政治障礙,只會進一步損害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剛才有提問説,大陸書籍在臺灣出版需要先向臺有關部門送審。我了解的情況是,兩岸的圖書如果要在對岸出版,條件都是一樣的。我想請問發言人的是,民進黨當局現在規定大陸書籍在臺出版要預先送審,和他們當初追求100%言論自由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我想,你的問題已經作了評論。關於我們的立場,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了。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知道大陸近期開始為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包括從事進口冷鏈、航空、生鮮市場和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人群。請問大陸從事相關行業的臺胞是否可以接種?謝謝。

  朱鳳蓮: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人群安排優先考慮進口冷鏈、物流、口岸、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人群,這些優先安排人群包括臺灣同胞。新冠疫苗上市後,在大陸臺胞的預防接種工作,同樣會做出妥善安排。在這裡,我也想提醒大家,外出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

  深圳衛視記者:接著問一下疫苗的問題。此前臺陸委會提醒民眾審慎考察接種大陸疫苗的必要性,以維護自身的安全權益。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陸第一時間佈局了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規範有序開展研發工作。我相信大家也從國務院有關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了解到,目前有5支疫苗正在阿聯酋、巴西、巴基斯坦、秘魯等多個國家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同時也有多支疫苗在加緊推進I、Ⅱ期的臨床試驗。這些新冠疫苗開展的I、Ⅱ期、Ⅲ期臨床試驗,以及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都充分顯示大陸的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民進黨當局不了解這些疫苗,無端散佈疑慮,是不道德的,完全是出於政治目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日前大陸離臺灣最近的鐵路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請問這為大陸臺胞臺企帶來哪些新的便利?

  朱鳳蓮:福平鐵路于12月26日正式運營開通,從福州到平潭,全長88公里,最短35分鐘就可以到達,給生活在福建特別是平潭的臺商臺胞帶來更大的便利。

  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與臺灣隔海相望,離臺灣新竹只有68海裏,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因臺而設、因臺而特”的國家級綜合實驗區。在這裡,海陸握手、兩岸融通。橫貫海壇海峽的福平鐵路,與福建省會福州等地形成了“半小時生活圈”,進一步優化完善了福建鐵路網。作為兩岸交流主通道,平潭已經開通了直航臺北、臺中、高雄的客貨運航線。借由福平鐵路加上嵐臺直航航線,平潭將會構築起一條造福兩岸同胞的“黃金通道”。通過這種“海鐵聯運”,實現兩岸互聯互通,形成低成本、高速度、快通關的比較優勢,能夠持續助力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剛才發言人提到,2020年,臺灣方面對兩岸人員往來交流設下很多人為障礙,比如説取消“小三通”,取消大多數航點等等,希望2021年能夠儘量排除人為干擾。從2019年8月開始,大陸暫停民眾赴臺自由行。請問發言人,這條措施什麼時候可以解除?謝謝。

  朱鳳蓮:出現這種情況,我們當時明確表示,是鋻於兩岸關係。要破解這個問題,還是得回到兩岸關係上。我們已經多次強調,造成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對話協商處於停擺。近一段時間,民進黨當局一方面不承認“九二共識”,另一方面不斷進行謀“獨”挑釁,造成兩岸之間很多事情都無法正常進行。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正軌上,才能解決相關問題。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近期,美國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提出兩岸應建立一個“有效的訊號傳遞機制”,以促進臺海穩定。請問發言人有何看法?

  朱鳳蓮:事實上,我們兩岸對話的大門從來都是敞開的。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任何政黨、團體和人士同我們的交往都是沒有障礙的。剛剛我已經説過,兩岸關係緊張的根源是因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否認兩岸對話協商的共同政治基礎。否認“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任何交往對話就無從談起。

  我要再一次強調,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上,我們願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對話協商,聚同化異,積累共識。

  明天我們就要告別2020年。這一年我們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大家勠力同心,經過艱苦努力,扛過來了;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讓我們祝福兩岸同胞身體健康、事業有成、闔家幸福。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兩岸的事是一家人的事(閩南語)。希望新的一年兩岸鄉親多來往,多交流,一起賺大錢,一起保平安(客家話)。

  我也要向在座的各位媒體朋友們表達衷心的感謝。一年來,國臺辦新聞局得到新聞界朋友和各媒體的大力支援,非常感謝!大家辛苦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