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大學生遊學浙江溫州樂清:訪名山 探非遺 記此刻

2023-08-09 09:0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溫州8月8日電 (張益聰)近日,由浙江省臺辦與溫州市臺辦聯合組織的臺灣大學生研習營在浙江溫州樂清拉開序幕,10余名臺灣大學生走進樂清雁蕩山和樂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新館,“零距離”領略雁蕩旖旎自然風光,深入探訪樂清非遺文化的美麗,在甌越文化“沉浸式”體驗中記錄此時此刻。

  訪名山:“雁蕩山和阿里山,各有韆鞦”

  “我是第一次來大陸,感覺樂清的雁蕩山和臺灣的阿里山,有相似的地方卻各有韆鞦。”臺灣大學生陳同學表示,此行有感於兩岸名山風景秀美,體驗自然風光和人文氣息,意義非凡。

  據悉,此次研習營的臺灣大學生皆是第一次到訪大陸,且首次至樂清、登雁蕩,而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東南第一山”之譽的雁蕩山,曾與臺灣阿里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8年,兩座名山跨越海峽兩岸,結為姐妹山。近年來,兩地互動交流頻繁,雁蕩山的奇峰層巒、溪瀑清冽給臺灣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阿里山的雲山霧海、古木秀林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遊覽體驗,亦成為兩岸名山連情兩岸的“金名片”。

  臺灣大學生一行先後遊覽了靈峰、靈岩等景點,一路觀山看水、賞瀑布。自古以來,造訪雁蕩山的文人墨客層出不窮,徐霞客、袁枚、施元孚、張大千、莫言......一句“雁蕩如仙境,一見傾我心”也成為此行寫照。

  探非遺:“龍的傳人,活化古今”

  “快來看,它會動。”在樂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新館,國家級非遺傳承——首飾龍展品吸引了臺灣大學生們眼球。

  樂清首飾龍是當地燈彩民俗,從明朝至今,傳承四五百年,寓意風調雨順。樂清館藏的這只龍燈做工精巧、匠心其內,各關節處暗裝齒輪傳動機關,搖動手柄,龍身上80余個亭臺樓閣,近300個形態各異、從事各行各業的古今人物隨之動作,栩栩如生。

  “看著這條龍身上各行各業的人物動起來,就好像穿越古今突然‘活了’,更寓意著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非常有意思。”臺灣大學生何同學如是説。

  隨後臺灣大學生們還繼續參觀了樂清的傳統技藝、地方風俗、曲藝雜談、飲食文化等項目。場館的“沉浸式”體驗讓臺灣大學生們躍躍欲試:他們在南拳室裏“一展拳腳”;龍舟室裏“一決勝負”,在樂清風俗劇場“一探究竟”……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記此刻:“刻紙留影,來日方長”

  油盤(蠟盤)、刻刀、磨石、粉撲、擋柱、剪刀、紙釘……走進樂清細紋刻紙體驗區,各種工具整齊地擺放在桌上,從未見過的各色工具展現在臺灣大學生面前。

  作為溫州民間傳統技法,樂清細紋刻紙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此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十大神剪之一的陳余華帶領臺灣青年領略樂清細紋刻紙的魅力:設計畫稿、精刻樣張、依樣曬圖、整合用紙、按圖刻花、驗收包裝......在“劃、挑、抹、擦、切”中,一幅幅刻紙作品驚艷了眾人。

  “昨天我們看了雁蕩夫妻峰的景色,拍了很多照片。今天大師教我們刻了雁蕩山夫妻峰的刻紙,就好像在紙上記錄下了這次的行程一樣。”臺灣大學生蘇同學表示,樂清“百工之鄉”名副其實,有機會還想再到大陸,再來樂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