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臉上挂滿的笑意感受到他們的幸福和滿足”

2023-08-09 08:5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進屋先看客廳沙發大不大,再看有沒有電腦、WiFi(無線網路),廚房是燒煤氣還是爐子,衛生間是不是沖水馬桶……”説起自己在甘肅鄉村入戶調研的感受,臺青蔡孟軒語速飛快地給記者羅列一連串心得。

  臺盟中央兩岸融合發展交流營甘肅分營近日舉辦。4天時間裏,蔡孟軒和近40位臺青營員一起,領略祖國西北壯闊風光的同時,走進當地已脫貧奔小康的農戶家中,感受祖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成果,探索這一偉大歷程得以實現的奧秘所在。

  “想把這份收穫和感動與大家分享”

  對許多臺青營員來説,此次交流營的主題“新型政黨制度獨特優勢 民主監督生動實踐”可謂別開生面,在以往的兩岸交流活動中幾乎從未遇過。開營式上,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副主席吳國華解釋説,受中共中央委託,2016年6月起,各民主黨派中央分別對口8個全國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中西部省區,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而臺盟對口的就是甘肅省。

  “我們作為參政黨沒有辜負自己的職責,在5年時間裏,聚全盟之力,創新開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這一使命任務。”吳國華説,邀請在臺灣以及祖國大陸各地發展奮鬥的臺青和臺商朋友們來到這片熱土,就是想把這份收穫和感動與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細心觀察、用心感受、深入思考,將自己的客觀結論和體會,傳遞給更多臺灣同胞。

  甘肅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孫雪濤介紹,臺盟中央在甘肅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期間,大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深入偏遠的村舍,走進貧困的農戶,開展大量調研工作,形成調研報告40份、年度監督報告5份、監督專報1份,提出意見建議300余條。此外,臺盟中央還幫助甘肅培訓電商從業人員、行政管理幹部550余人次,協調企業捐贈價值7880萬元的醫療設備,為貧困地區近2000名群眾進行義診,為生態扶貧獻計出力。

  隨後的講座環節中,中央統戰部原副秘書長張獻生給營員們講解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介紹中國大陸參政黨民主監督制度的優勢,為營員們實地調研做好知識儲備。

  “5年做到這樣,真的很震撼”

  營員們到達天祝縣抓喜秀龍鎮炭窯溝村村口時,先映入眼簾的是公路邊整潔寬敞的青磚廣場,周圍幾座朱漆大門的院落是村民的家,遠處的黃土高原和藍天白雲構成這幅農家樂油畫的背景。該村佔地極廣,草原面積達5.5萬畝,每戶村民都擁有數畝到數十畝耕地。營員分成多組,乘車尋訪散落各處的農戶。

  走進村民王浩志老人家中,不少營員看到寬敞明亮的院子和房間時的第一反應是“這裡居住條件比我好!”面對營員們連珠炮般的提問,副鎮長李開文解釋説,過去村民們雖然有地,卻沒有買種子的錢,更不知道該種什麼,只會種青稞等利潤很低的糧食。當地政府給村民貸款當啟動資金,指導他們種植經濟作物,“比如紅筍(指萵苣)的種植週期只有3個月,一年種一茬,每畝利潤就有5000元以上。”政府再對接農業公司統一收購,幫農民解決了最難的銷售問題。家中缺人手的農戶,還可以通過縣級電子平臺尋找幫工。除此之外,政府還組織培訓班,給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培訓開拖拉機、鏟車等技能,牽線搭橋幫他們外出就業。

  蔡孟軒訪問的住戶是從山上搬下來的。“過去他們住在半山腰的土房子裏,四面漏風,人跡罕至,還有狼和熊出沒。”作為復旦大學社會學博士生,他對大陸如何實現脫貧攻堅很感興趣,入戶時問了戶主許多問題,面對記者提問也是成竹在胸。他説,農戶客廳的沙發是8人座的,燈是有造型的水晶燈,家裏電腦、冰箱、洗衣機等應有盡有,洗手間用的是沖水馬桶……無疑達到了小康家庭的標準。他還了解到,許多村民家裏有車,大家成立了一個微信群,可以互助解決出行問題。

  東莞臺商鄧元榜説,他自己的慈善公司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幫扶村民,深知其中艱難,“這裡政府牽頭,5年做到這樣,真的很震撼!”他還注意到村裏無論道路還是院內都非常乾淨,詢問後才知村委會雇村民做保潔,保持環境衛生的同時增加就業。

  與營員一起入戶調研的臺盟中央聯絡部部長張駿對村裏情況如數家珍。他説,大家當初深入當地鄉村,監督各項工作有沒有落到實處,比如給貧困戶建檔立卡數據實不實,幫扶資金有沒有到位,工作人員有沒有盡心盡責,教育、住房、醫療保障有沒有缺項等,都要一一檢查。

  “了解真實的大陸,必須來親眼看一看”

  4天時間裏,營員們還在蘭州文溯閣參觀《四庫全書》展,在天祝縣祁連藏藥業有限公司參觀先進的生産線,參觀該縣10億元級食用菌生産基地,追睹公路邊成群走過的白牦牛,在張掖市觀賞國家濕地公園的夕照美景,見識鬼斧神工的七彩丹霞地貌,考察祁連山生態保護情況,參加招商引資推介會了解商機,並在活動間隙深入街市,逛夜市品小吃,感受物阜民豐、風土人情。

  大部分營員都是首次來甘肅,4天所見所聞帶來衝擊更有收穫。在北京工作的臺青李弘昆説,此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入戶調查,“從居民臉上挂滿的笑意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和滿足”。他認為,島內常有一些關於大陸的負面新聞,但要了解真實的大陸,必須來親眼看一看。

  屏東科技大學大三學生廖乙守第一次來大陸。他對記者説,以前只知道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很繁榮,對大陸扶貧只略有耳聞,這次看到西部鄉村發展得也相當不錯。島內常有人説大陸這邊思想保守,但這次來感覺大家都很誠摯、開放,“這也讓我思考,臺灣島內的新聞是否需要改善,同時兩岸間的交流才是最寶貴的。”

  鄭州大學臺生黃敏茹説,“入戶調研時,農民告訴我每人平均年收入從2700元到了3萬元,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我感同身受。”這次在蘭州文溯閣見到了《四庫全書》真本,“溯是追本溯源的意思,來大陸求學,了解文化歷史很重要。”她希望能為兩岸交流多做貢獻,“沒來過大陸的臺灣同學告訴我,看我的社交軟體動態就特別想去大陸。”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