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弟子追憶:星雲大師無私無我,留下兩岸和平的期望

2023-02-07 08: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 題:弟子追憶:星雲大師無私無我,留下兩岸和平的期望

  中新社記者 王捷先 鄭巧

  “雖已圓滿而回,惟大師不捨眾生,必會乘願再來。”得知星雲大師5日在高雄圓寂,臺灣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當天在社交網站上寫道。

  中新社記者6日採訪張亞中等星雲弟子,他們認為,大師一生無私無我,為兩岸交流作出的努力具有啟發意義。

  從來無我、只有眾生 留下溫暖在人間

  5日晚間,張亞中從新聞中得知星雲大師圓寂的消息,“如山之崩,如岳之頹”,震驚和不捨是他的第一反應。

  30多年前,張亞中與星雲大師結緣,面對彼時臺當局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張亞中選擇回到學界。隨後,他協助星雲大師開辦學校,也因為大師的支援,堅定了民族情感。

  “大師這一生從來無我,只有眾生,希望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張亞中説,如果用兩個字來陳述其一生,那就是“慈悲”;如果用一個字,那就是“給”,“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了眾生無量無藏的寶藏。

  臺灣資深媒體人、《人間福報》社原社長金蜀卿説,星雲大師這幾年身體不好,近三年都沒有見客人。面對大師圓寂,她既有依依不捨、哀傷,更覺得以後要多做事,傳承大師遺志。

  “星雲大師給人間留下了什麼呢?大概是對每個人好,以及溫暖。”金蜀卿説。

  金蜀卿認為,星雲大師是從每個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人必須要有同伴、有情感,把小愛變成大愛。星雲大師知道老人行動不便,就在佛光山所有建築設置適合輪椅的設計,從點滴關心他人。

  期望兩岸和平發展、心靈契合

  “我對兩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星雲大師曾在其遺囑中寫道。

  張亞中説,星雲大師對他有兩個期許,一是弘揚人間佛法,二是貢獻兩岸和平發展。

  “星雲大師一生不著相,他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張亞仲介紹,自己在臺灣編寫歷史教科書、從事文化教育事業的過程中,星雲大師給了很多支援。

  在兩岸交往過程中,佛教事業的交流開展較早,作為實際參與者,張亞中認為,星雲大師的作為具啟發意義:兩岸的心靈契合不只是物質和商業方面往來,更重要的是人員、文化的交流交往。

  “有人説他是‘政治和尚’”,金蜀卿回憶,星雲大師曾對此表示,他是修行人、和尚,但脫離不了政治經濟生活、不能避免跟政治人物交往。

  她表示,星雲大師長期扮演的角色是促進兩岸互動、推動兩岸文化與教育事業的交流,身處其中的人們不會認為這是政治。

  在金蜀卿眼中,在促進兩岸交往上,星雲大師將所有人視為自己人,“一些孩子走得太遠,要帶他找回家的路”。(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