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同“心田” 根脈再續緣

2022-10-23 14: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漳州10月23日電 題:兩岸同“心田” 根脈再續緣

  作者 張金川 廖珍妹

  入秋以來,時值柚子豐收季,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心田村的雙榮農莊門庭若市,前來親子遊、鄉村遊的遊人絡繹不絕。

  “20多桌,國慶假期每天都滿桌。”該農莊的合夥人、心田村村民賴健民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最近即便是非節假日,客流也不少。

  據心田村族譜記載,平和心田賴氏後裔第八世祖起(明嘉靖萬曆年間)就有人到臺灣謀生,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僅在臺中市就有賴厝部、田心、犁頭店、三十張犁、軍功寮、二份鋪、三份鋪等17個村莊,人口眾多。這17個村莊聯合起來,以“元保宮”為信仰中心,形成宗族與地方信仰圈。

  心田村的“心田宮”,就是臺灣心田賴氏“元保宮”的母宮,兩地均供奉保生大帝。“心田宮”隔壁的賴氏家廟,則是閩臺兩地十萬多心田賴氏裔孫的共同祖祠。心田村和臺中17個村莊,同根同源共信仰。今年8月,心田村被福建省臺聯授予“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基地(同名同宗村)”榮譽稱號。

  1981年出生的賴健民至今還記得,讀小學時,臺灣賴氏宗親回鄉謁祖,他和同學們夾道迎接,十分熱鬧。“他們每次回來都帶糖果、衣服、書包、文具等給我們。”

  據賴健民介紹,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田村較落後,當年他就讀的小學“元保樓”就是臺灣宗親捐資建的。“這種血濃于水的宗親情誼,至今想起來,我還覺得很溫暖。”

  長大後,賴健民去當兵,2003年退伍。當時,家鄉正舉全縣之力發展蜜柚種植,他看準時機回鄉創業,白手起家。

  “收購蜜柚、辦蜜柚套袋廠、經營農家樂”,賴健民説,目前一年收入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村裏像他一樣多收入的,還有十幾個,做農産品種植銷售的村民收入更多。

  近年來,心田村圍繞琯溪蜜柚做文章,重點打造商貿特色村、“農文旅研融合發展”旅遊目的地等,人居環境和收入都大幅提升。得益於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10年間,心田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

  在賴健民看來,這得益於平和琯溪蜜柚在全國的品牌效應,也得益於該村所處的坂仔鎮是世界文學大師林語堂的故鄉,帶來了人氣和名氣。

  去年11月,賴健民被推舉為平和縣心田叔穎文化兩岸研究會會長,致力增進兩岸賴氏宗親情誼。“擔任會長後,第一件事是重修族譜,將兩岸族譜無縫接上。”

  重修族譜,離不開主筆——“心田宮”文史顧問賴瀚鐘。今年中秋,賴瀚鐘通過族譜幫臺灣女孩小賴成功尋根,之後尋親故事在網路平臺廣為傳播。

  “族譜的重新修繕,能幫助到更多尋根的賴氏後裔們。”賴瀚鐘説。

  臺灣女孩小賴憑“清朝地址”找到祖地,這支斷了300多年的宗親根脈,終得以再續前緣。她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興奮,“接下去就等合適的時間,和臺灣家人一起回祖地進香謁祖。”

  退休前擔任心田元保小學副校長的賴瀚鐘,見證了心田村的蛻變。“以前臺灣宗親們總説,有需要幫助就説,都是一家人嘛。近十幾年來,祖地肉眼可見向好,臺灣宗親喜在心裏。”

  “一灣淺淺的海峽,阻隔不斷宗親藏在‘心田’的深厚情誼。”賴瀚鐘錶示,如今,祖地發展了,大家唯一的希望,就是臺灣宗親們多回家鄉看看,嘗嘗家鄉味道,再續兩岸同胞親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