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中醫夫妻在南京:“這裡有熱乎乎的煙火氣和幸福感”

2022-10-22 13:5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南京10月21日電 題:臺灣中醫夫妻在南京:“這裡有熱乎乎的煙火氣和幸福感”

  到南京讀書、成家、工作11年,談起對這座城的最大感受,凃嘉凱説道:“過去對南京的‘門’沒什麼概念,現在對玄武門、中山門、水西門、漢中門等城門‘門兒清’,更愛上了早餐喝餛飩、甜豆漿泡油條——是熱乎乎的煙火氣和幸福感。”

  定居南京的凃嘉凱和妻子,過去同在南京學中醫,現在是中醫同行。凃嘉凱在位於仙林的泰康鼓樓醫院做兒科中醫推拿,他的妻子在萬壽醫院從事中醫診療工作。

  從爺爺那輩算起,“80後”臺灣青年凃嘉凱算是家族第三代中醫藥行業從業者了。與南京結緣,源自凃嘉凱和叔叔的一句閒聊。

  原來,凃嘉凱的父母在臺灣醫院工作。後來,其父轉做中藥材生意,和朋友在大陸投資工廠。幾個合夥人在大陸分頭尋源,找到上好的中藥材後,在大陸加工廠製作成中藥飲片、養生飲品,再將中藥飲片分等級運往臺灣銷售。

  在臺灣讀完生物科技專業的大學本科之後,他收到在南京做生意的叔叔的邀約。“你們家都是做藥、學醫的,你要不要考慮到南京進修一下?”叔叔隨口一句閒聊,讓凃嘉凱上了心。

  經過學習準備,他考入了南京中醫藥大學,專攻中醫兒科。上學期間,他還和朋友投資了一家火鍋店。經常前來店裏吃火鍋的“吃貨”組團,讓他與妻子相識、相戀。

  畢業後,他和妻子定居南京。因為思念家鄉味,夫妻二人短暫開過餐飲店。後來,他和妻子同時回歸中醫本行。

  醫院的工作總是很忙碌。從去年6月到泰康鼓樓醫院之後,凃嘉凱主要從事嬰幼兒中醫推拿工作,通過穴位按摩矯正孩童的視力、行走姿態等。這期間,他接診過近百位小患者,年紀最大的10歲,年紀最小的只有50天。

  有一位小患者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孩子由於雙腿肌力不平衡,走路搖擺,容易摔跤。“治療中為分散他的注意力,我和他‘腦補’打牌。孩子能清楚記牌,告訴我哪張牌出錯了。這麼聰明的小孩被病痛困擾,實在讓人惋惜。”

  凃嘉凱下定決心,和醫院康復科同事們一起,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對其姿態進行矯正。

  “看到孩子的身體狀況一天天好轉,我內心很有成就感。”凃嘉凱告訴記者。

  去年7月,南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凃嘉凱做了很久志願者:在棲霞、江寧的社區、企業、學校支援做核酸檢測,經常忙到淩晨才回家。

  “做核酸工作量很大,通常這個點做完,就要趕往下個點,最多時一天跑了4個點,採集了1600多份咽拭子。那是南京本土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但只要有需要,我們就上。”他回憶。

  如今,定居南京十多年的凃嘉凱,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孩子們自出生起,就在南京生活、上學。

  “大陸中醫藥事業前景廣闊,未來我打算長期從事中醫行業。南京給我家的感覺,對我們家來講,早已融入這座城。”他説。(來源:中新網 記者 朱曉穎)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