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目睹赤峰農村新小院新發展 兩岸青年新感受新見聞——兩岸青年參訪赤峰市建昌營村側記

2022-08-21 13: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21日赤峰訊(記者 孫路路)八月的赤峰,微風習習,令人好不愜意。走在赤峰市建昌營村開闊平坦的街道上,很難想像這是村裏面的一條路。道路兩旁的房屋高低錯落,據當地居民介紹,他們多數都有兩處住宅,嶄新樓房和亮堂小院滿足不同季節的需求。而這,不過是建昌營村“致富路”的一個縮影。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産業振興五位一體的策略實打實地擦亮了建昌營村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名牌。

  在熙攘小院感受赤峰新農村

  建昌營村某農家小院影壁。(台灣網發 圖片由參訪團成員提供)

  建昌營村某農家小院廚房中的鍋灶。(台灣網發 圖片由參訪團成員提供)

  建昌營村某農家小院中的菜地。(台灣網發 圖片由參訪團成員提供)

  “哇,好漂亮的院子”“太美了”“真好看”,還未進入村民家便聽到了臺灣參訪團一行的感慨。四間連排的平房窗明几淨、坐北朝南,前面便是幾畦開出來的菜地,地裏的番茄、絲瓜、茄子一應俱全、好不熱鬧。一眾臺青一邊好奇菜地裏各種蔬菜,一邊進屋感受新農村的新面貌。

  與城市中的高樓不同,小院平房中的臥室、客廳、廚房從東到西平鋪開來的佈局,讓很多臺灣青年感覺很稀奇。“他們的廚房是在後面(北面)的,而且還有很大的鍋灶,是那種壘的。”參訪團中的一位臺灣學生一邊自廚房走出來一邊感慨。而臥室中極具北方特色的炕,也引來了參訪團一行的關注。“我在1993年、1994年的時候,曾經來過北方的農村,那時我記得還是土炕,需要與廚房的爐灶相連來取暖,當時我們還坐在炕上一起吃飯呢。”一位來自臺灣的參訪團成員回憶道,“但是你看現在的炕,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下面是白色的櫃櫥並與圍屋一圈的暖氣相連,很乾淨整齊,北方的農村變化真的太大了。”當地村民介紹道,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這種炕,既保留了北方農村的一大特色,同時也與時俱進,不僅讓自己的小家更美,也讓赤峰更美。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窗臺的花上,窗外的一片熱鬧景象隨之映入眼簾。“現下正是柿子(番茄)成熟的季節,豆角啥的也正是時候”,當地的村民正熱情地跟參訪團一一介紹道。當地居民日常的生活,對於沒有來過祖國北方的臺胞們來説卻別具當地特色,參訪團一行也認真地聽村民介紹村裏近年來的巨大變化。據介紹,建昌營村的村民按人可以領取分紅股金,達到一定年齡的老人有退休養老金,升入大學的孩子有教育獎學金,符合條件的失地村民有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金,全體村民都能享受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是越來越好啦!”村民的笑臉洋溢著的濃濃幸福,不僅表達了他們打心底的喜悅,而且讓參訪團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紅利潤物無聲但有形,化為了家家戶戶的美好生活。

  新農業助力建昌營鄉村振興

  和潤農業熱帶展館。 (台灣網 孫路路 攝)

  建昌營村雖然被稱作是赤峰市元寶山區用新型工業化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佐證,但是其在新農業、種植業等領域亦是底蘊深厚,赤峰和潤農業高新科技産業開發有限公司便是最好的例證。其十幾載厚積薄發,開啟了中國北方地區現代設施農業走向世界的窗口;十年華麗璀璨的綻放,唱響了現代都市農業多元化、跨越式發展的雄渾勁歌。而此次建昌營村參訪之行,參訪團成員更是參觀了異域風情館等,場館中根據不同的風格特色還設計了恐龍、大象等一些動態大型玩偶,與熱帶植物交相輝映,讓大家感受到了多彩花卉文化、熱帶叢林風情、鄉村農耕文化。參訪團一行亦紛紛表示,在北方感受熱帶異域風情,感受別具一格,“沒有想到北方寒冷地區冬季旅遊也可以有市場”。

  近年來,建昌營村緊跟改革發展的脈搏,積極轉變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多業開花,為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更大活力,2021年實現:工農業總收入8億元,村集體收入160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3萬元。曾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和“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不僅是黨中央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更是建昌營村百姓的“幸福圖譜”和“指南針”。在鄉村振興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下,一曲曲鄉村富民的旋律不僅在赤峰甚至內蒙唱響,更在兩岸青年心中唱響。(審校/王博偉)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