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是民族的大義、是臺灣的希望”
“歷史的新方位已經明確,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臺灣人民追求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上,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通過視頻致辭時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臺灣同胞不能缺席。
本次活動以“歷史新方位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由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與臺灣統派團體聯合舉辦,海峽兩岸有關方面、黨派團體負責人和代表、專家學者及臺胞臺青代表120余人分別線上下或線上出席。
共同促進國家統一
“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來看,追求大一統始終是主流和方向,並且大一統時期社會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談及國家統一的話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研究中心主任謝鬱認為,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説,當前臺海形勢複雜嚴峻,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勾連外部勢力不斷謀“獨”挑釁。但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面對困難和挑戰,大陸將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匯聚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強大正能量,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沒有融洽的兩岸關係,就沒有繁榮穩定的臺灣。唯有實現國家統一,臺灣同胞才能共用作為中國人的尊嚴與榮耀。”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恒表示,身為在島內的統派人士,有責任和義務告訴臺灣民眾,統一是民族的大義、是臺灣的希望。國家統一是兩岸中國人必須共同面對的歷史責任。
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呼籲,民進黨當局應認清歷史發展大勢,懸崖勒馬,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恢復兩岸協商,讓兩岸關係回到和平統一的正確軌道。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事實證明,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具有強大的抗干擾能力,不是島內某些人某些勢力想‘脫鉤’、想阻撓就能破壞得了的。”在談論兩岸融合發展的話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説,大陸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大迴圈、雙迴圈更加暢通,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惠及臺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不斷完善。這些都有助於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近年來,大陸出臺一系列涉臺法律法規,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為維護臺胞臺企合法權益、促進兩岸交流交往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洪雷認為,前不久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江蘇省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條例(草案)》,就是運用法治方式完善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的有益探索。
“兩岸融合發展有很多渠道,比如兩岸的‘同源高校’就是重要的精神紐帶。”東吳大學大陸地區校友會會長林元達表示,臺灣東吳大學和大陸蘇州大學同根同源,自己所在的東吳大學大陸地區校友會和蘇州大學在兩岸文化交流、校友資源整合等方面有著緊密的互動,希望未來有更多兩岸“同源高校”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來自福建福州的臺籍醫生陳柏叡向在場嘉賓介紹了自己參與兩岸融合發展的故事:在大陸同等待遇政策落實落細的情況下,他通過招聘成為擁有事業編制的一名醫生,和單位的大陸醫生同工同酬,繳納五險一金,享受一樣的考核、晉陞體系。
逐夢大陸揮灑青春
福建省級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臺青范姜鋒在大陸發展已經超過13年。在這十多年裏,他和大陸夥伴在福建廈門攜手打造了大型臺灣青年創業民營基地,為廣大臺灣青年在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提供服務。“在大陸發展的臺青要清楚地知道我們自己的使命,讓更多沒有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踏上這片充滿希望和機會的土地。”
論壇中,兩岸嘉賓圍繞臺青如何逐夢大陸的話題,提出了不少看法和見解。
來自湖北武漢的創業臺青薛穎穜告訴記者,當地有關部門通過開設創業孵化基地、舉辦創業大賽、提供創業指導和協助辦理手續等方式,為臺青在大陸發展提供服務。作為媒體人,他也積極通過社交平臺和直播等形式,為臺青介紹武漢的人文歷史、美景美食、發展機遇等。“只有通過直觀、真實的展現,才能讓更多臺灣青年對大陸、對武漢更加了解,産生興趣,從而願意登陸發展。”
“時代給我們一個機遇,我們還時代一個驚喜。大陸方面給予臺青登陸發展很多的優惠和政策,臺青自己也要做好準備,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説,他和許多身邊的臺青夥伴提倡“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共發展、促融合、贏未來”,腳踏實地在大陸發展。
浙江臺灣學生志工隊副隊長陳彥霖表示,她和身邊的臺青希望通過志願服務的方式,在實現自身青春價值的同時拉近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比如我們志工隊參與了防疫的志願服務、為清潔工人送奶茶、關懷弱勢群體等,希望用實際行動,讓大陸同胞感受到臺灣青年的關心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