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攜手共圓祖國統一 勠力同心續寫民族新篇

2022-06-09 10: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6月7日至8日,第二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北京舉辦。(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6月9日訊 (記者 尹賽楠)六月的北京,情感在交流中升溫,思想在碰撞中堅定,道路在探索中清晰。

  6月7日至8日,第二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在北京舉辦。海峽兩岸有關方面、黨派團體負責人和代表、專家學者及臺胞臺青代表相聚于美麗的雁棲湖畔,集智聚力,深入探討,在新時代新征程續寫同心共促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嶄新篇章。

  本次活動以“歷史新方位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圍繞“新時代與國家統一”“新征程與兩岸融合”“新願景與青春逐夢”三項議題展開交流研討,與會嘉賓發言熱烈,見解透徹,飽含深情。本次交流研討活動形成八項共識,深刻反映了兩岸同胞的心聲,鼓舞了愛國統一力量的鬥志,凝聚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薄動力。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攜手同行 兩岸交流不斷深入

  去年,在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首屆“攜手圓夢”活動承載著兩岸同胞推動完成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夢想,在黃浦江畔揚帆起航;今年,面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活動依舊如期舉辦,充分展現了兩岸有識之士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的信心與決心。

  為了參加本次活動,諸多與會者特別是來自臺灣的嘉賓克服了種種困難。據悉,去年島內共有19個支援統一的政黨、團體參與,而今年則增加到了27個,愛國統一力量在“攜手圓夢”這個平臺進一步聯合起來。這充分説明,兩岸交流合作無論在任何特殊困難情況下都不能停、不能減、不能少。

  “近年來,京臺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鞏固。新起點上,深化京臺交流合作潛力巨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致辭中表示,我們將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持續深化京臺經濟、科技、文化、教育、青年、基層、社團等領域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交流層次和水準。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央“31條措施”“26條措施”,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

  要和平、要發展、要過好日子,是臺灣的主流民意,也是臺灣同胞的共同心聲。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致辭中指出,當前,祖國大陸發展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為廣大臺灣同胞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廣闊空間。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廣大臺灣同胞要抓住祖國大陸新發展階段的機遇,成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者、貢獻者和受益者,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促進心靈契合。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反“獨”促統 歷史趨勢不可阻擋

  當前兩岸關係面臨新一輪緊張,根源是“臺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勾連作亂。民進黨當局不斷編織“臺獨”謬論,破壞兩岸交流合作,製造兩岸對立對抗,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外部勢力不斷炒作“臺灣地位未定論”,推動所謂“臺灣問題國際化”,其險惡用心就是慫恿“臺獨”分裂勢力為其賣命,不惜以犧牲廣大臺胞的利益福祉甚至生命為代價,擾亂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新黨前主席郁慕明表示,大陸“人民至上”的信念,反襯出西方所謂“民主”對生命的蔑視,美國借美臺勾結吹起的這股妖風,操縱島內“臺獨”勢力,打著所謂“民主”旗號反民主,把臺灣統派誣衊成“賣臺集團”,摧毀臺灣民眾的基本人權。他呼籲,島內所有統派同志要正面迎擊、對抗“臺獨”、解救同胞。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指出,兩岸本就是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一家人,無論從歷史、從法理、從文化還是從血緣來看,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都不會改變。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兩岸未來的統一,更不容許外部勢力指手畫腳、橫加干涉。“為了兩岸和平、為了未來的統一、為了民族的共榮與復興、更為了傳遞正確的價值與信念,我們都必須站出來振臂疾呼!”

  “統一是歷史必然,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保障臺灣同胞福祉與利益的最佳選擇,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期盼。”新黨主席吳成典表示,兩岸同胞血濃于水,都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家務事,根本不需要外人干涉。我們有信心,兩岸未來能夠攜手圓夢,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21世紀變成中國人的世紀。

活動現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秉持大義 青年一代托起希望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在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中,一代代有志青年秉持大義、揮灑青春,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事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首屆“攜手圓夢”活動中,臺灣青年蘇恒以中華海峽經貿交流協會理事長的身份擔任“攜手圓夢與青年擔當”的與談人,一年來,蘇恒一直在思考“攜手圓夢”這個“夢”代表什麼,如今的她已有了自己的答案。“從民族的角度來説,這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從國家的角度來説,這是中國的強國夢;從個人角度來看,則是完成個人價值和榮耀國家、民族之夢。”

  “我們的使命,是兩岸和平統一,是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讓這個遺留了七十多年的歷史問題,由我們這一代來完成。”鏗鏘有力的話語,引發現場掌聲雷動。

  “梁啟超曾言‘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因此,國家統一的重責大任必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解決。”《遠望》雜誌社研究員張惠閔目光堅毅,講出了她的新願景:兩岸支援統一、深明大義的正派青年攜手並進,只爭朝夕,不負青春,共同圓夢。

  “時代給我們一個機遇,我們還時代一個驚喜。”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表示,生逢其時,就該擔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一燈引千燈,燈燈相映,必能消除黑暗。兩岸和平統一的目標,定能在我們這一代人得以實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廣大臺灣同胞只要擰成一股繩,認準前途所繫、利益所在,和大陸同胞攜起手來,必將共創祖國統一的美好未來,共用民族復興的無上榮光。(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