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潮激蕩新福建:“第一家園”促兩岸融合

2022-03-26 14: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福州3月26日電 題:春潮激蕩新福建:“第一家園”促兩岸融合

  中新社記者 龍敏

  面對奧密克戎帶來的新一輪本土疫情再起,在閩臺胞連日來戰“疫”不缺席。在福州,李正能、柯承妘等多位臺青一起給抗疫一線工作人員送茶飲,“盡一點心意,送一份溫暖”;在華僑大學,臺生李佩璇加入“僑僑志願服務”青年突擊隊,服務保障校園防疫,“大家不分你我,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在漳州、泉州等各地,臺商臺企踴躍捐款捐物,共同守望家園......

  有感於“閩臺同胞合力抗疫、共渡難關”,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教授2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雖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政治阻撓,閩臺交流合作卻並未中斷,持續走深走實,呈現雲端與線下結合、異地同時參與的新特點。

  作為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和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省份,福建以通、惠、情促兩岸融合,成為兩岸往來最便捷、合作最緊密,政策最開放、服務最貼心,交流最活躍、情感最融洽的“第一家園”。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閩臺貿易額逆勢增長26.2%,首次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福建新增臺資企業1495家,實際利用臺資50億元,位居大陸各省份前列;農業利用臺資數量和規模繼續保持大陸各省份第一。

  今年初,大陸首家由臺商獨資建設的公用型保稅倉庫在南平市武夷新區啟用,將成為臺灣産品閩浙贛中心發散地。目前,在對臺的跨境電商貨物中,從平潭口岸發出的佔六成以上,海峽兩岸“天天有航班,班班有貨運”。

  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的通水、通電、通氣、通橋,持續推進。自2018年8月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通水以來,泉州已累計向金門供水超過1700萬噸。通電方面,廈門望嶝、迎賓兩個電源點已開工建設。通氣方面,福建側已具備船運供氣條件。通橋方面,向金(門)馬(祖)通橋項目已形成規劃和工程技術方案,並納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建設。

  今年以來,位於福州市晉安區的臺灣社區人氣漸旺。去年7月,福州市面向臺胞提供公共租賃房源1000余套;今年新春前夕,首批72名臺胞入住臺灣社區公租房。

  “這裡今後就是我們的家園,大家既能集中居住,又能與當地居民緊密融合。”喜遷新居的臺籍教師陳正強,相信未來在福州的發展一定會更快更穩。

  如今,越來越多臺青跨海來閩追夢築夢圓夢。截至目前,福建各類臺青就業創業基地逾80家,實習就業創業臺青超過4萬人次,300多名臺青參與228個村莊項目建設。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在閩臺青朋友圈越擴越大,尤其在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展現才華,形成了“1+1>2”的融合效應。

  “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今年春節期間,由兩岸音樂人共同演唱的《我們同唱一首歌》火遍全網,打動無數人的心。這首歌以臺胞林彥辰三兄妹憑半張族譜到莆田尋根為背景,唱出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去年,福建深入推進實施親情鄉情延續工程,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等300多場線上線下交流活動相繼舉辦,活動數量、人數、密度均位居大陸前列。

  “無法否認,兩岸同胞身體裏流著同樣的血,我們共有的追遠厚德、懷思祖恩、崇宗重祖的情感不應掩飾,也無法掩飾。”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江爾雄認為,共同的歷史、共同的記憶、共同的文化淵源,是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與情感的最佳營養素。(完)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