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生“登陸”求學熱彰顯大陸吸引力

2022-02-22 09:3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隨著2022年臺灣“學測”考試結束,大陸高校新年度對臺招生隨即啟動,吸引兩岸媒體關注。關注和議論的焦點,可以用一熱一冷兩方面來形容。熱主要體現在,當前大陸高校堅持向臺灣學生招手,臺生西進求學熱從未中斷,2021年申請赴陸就讀的人數持續增加。冷,則體現在民進黨當局對陸生赴臺求學的冷漠態度上。

  據了解,大陸今年對臺招生將通過新的招生系統,北大和清華等207所大學首批參與新系統招生試點,招生服務更加細緻;臺灣學生報名和錄取流程將進一步優化,考生選擇機會更加充分。大陸有關方面一如既往為臺灣學生來大陸學習深造提供便利和服務,幫助臺灣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夢想是年輕人心中不滅的光。對臺生來説,大陸這個實現夢想的舞臺足夠大。大陸高校全球排名不斷提升,高度競爭的學習環境可為島內年輕人提供挑戰和磨礪,未來職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對臺生吸引力倍增。除了學到知識,開闊眼界,還能獲得見證非凡時刻的機會。比如30多名臺生入選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他們在賽場忙碌的身影,成為兩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獲得的人生體驗,也是目前上萬名在陸臺生精彩青春的縮影。

  像所有領域的交流一樣,兩岸青年和教育交流也應該是雙向的,不只有臺生赴陸,還有陸生赴臺。十餘年來,陸生赴臺緩解了島內大專院校的生源危機。赴臺陸生刻苦努力,往往成為“學霸”,教學相長,促進了島內教育科研水準。更重要的是,沒什麼比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生活學習,更能快速而深入地了解對方。陸生在臺期間與同學、老師朝夕相處,是兩岸交流最有效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

  雖然陸生有著良好的願望,但他們在臺的遭遇就頗讓人感慨了。前一陣子媒體熱議的,是在臺陸生淪為“疫苗孤兒”。臺灣開放18歲以上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唯獨將陸生排除在外。這只是陸生在臺求學遇到的許多困難和問題之一。比如面臨歧視性的“三限六不”政策,無權領取島內獎助學金,被排除在臺灣健康保險體系之外。更有甚者,有島內高校教師公然發表歧視陸生言論,讓人側目。

  儘管島內有識之士不斷為陸生合理權益和就讀環境鼓與呼,民進黨當局卻全然不為所動,甚至變本加厲刁難陸生。2020年8月,有陸生曆盡千辛萬苦終於赴臺得以繼續學業,卻不得不先入住費用高昂的檢疫旅館,也無法取得相應的檢疫補助。這種區別對待和冷漠冷血的做派,讓友善的島內民眾都搖頭不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進黨當局的政治私心,正是這一切背後的罪魁禍首。2016年之後,在民進黨當局及島內極端勢力的影響下,挑動兩岸間敵意的逆流也侵入校園。以反對陸生納入臺灣健保的主張為例,綠營政客們表面上關心健保損益,實際卻是“臺獨”思維作祟,操弄的是“仇中”“抗中”的政治民粹。陸生何辜?民進黨卻不惜通過攪局、杯葛甚至污名化來打壓陸生權益,完全漠視他們口口聲聲所言的“人權”“公平”。

  早在2013年,大陸就將求學的臺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和當地大陸學生享受同等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從針對臺生的求學、醫保、實習到創業、就業,大陸一直在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斷擴大和深化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紮實推進和落實“31條措施”。反觀民進黨當局,卻在不斷編織各種理由,阻撓和限制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誰真正充滿了自信,在修橋鋪路,開放交流;誰內心惴惴不安,築高墻、修壁壘,毀路拆橋“閉關鎖島”,兩岸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島內當權者不妨捫心自問,為什麼在如今的兩岸情勢下,大陸的招生資訊引發兩岸媒體持續關注,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希望到大陸求學?

  兩岸青年正在用腳投票。臺生赴陸、陸生赴臺就學對於兩岸交流意義重大。民進黨當局如果頑固堅持“制度性歧視”,無疑將影響未來更多大陸學生的赴臺意願,甚至導致持續多年的陸生赴臺完全停擺。面對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和政治操弄,島內教育界已經開始憂心忡忡:萬一大陸生源中斷,該如何直面造成的衝擊?

  事實再清晰不過:擴大兩岸的交流合作,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才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

[責任編輯:楊永青]